文档详情

地震勘探原理_第5章地震波处理.ppt

发布:2017-07-08约字共9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图4.2-4所示。根据这个道理,就可以取最大平均振幅对应的速度,做为该t0 处反射波的叠加速度,由式 (4.2.17)可知,平均振幅A(vk)随速度而变化,每给定一个试验速度,可得到一个叠加振幅值,一系列速度就对应着一条叠加振幅随速度变化的曲线。该曲线称之为速度谱线。 如图4.2-4(c)所示。只要在速度谱线上找出最大值,即可确定该t0时刻的速度。如果改变t0值,重复上述求叠加速度的步骤,就可以把整张记录上所有实际存在的同相轴所对应的速度全部找出来,从而确定出速度随t0时间的变化规律 (图4.2-4(d))。 如果我们不仅计算出某一固定t0 时间处对应于不同速度的平均振幅值,同时对t0 时间 进行扫描,计算出所有t0 时间不同速度的平均振幅,就相当于计算所有网格点 (图4.2-5)上的叠加振幅值。如果以横轴表示速度,水平轴表示双程运行时t0 ,垂直轴表示叠加振幅,则速度谱成果可显示为图4.2-6所示的三维图形,其中的峰值称为能量团,每一个能量团对应着一个强的反射信息。 图 4.2-4 用多次覆盖资料计算速度谱原理图 图4.2-5 计算叠加速度谱的网络 图4.2-6 三维显示形式的速度谱 速度扫描是用一组试验速度分别对单张 (CDP)道集记录或单次覆盖共炮点记录作速度扫描动校正,即一次用一个试验速度对整张记录上的所有波组进行动校正 (恒速动校正),得到一张校正后的记录。 当所用的某一试验速度正好与某一t0时间所对应的真实速度一致时,此t0时刻的同相轴 会变得平直,其他同相轴或者上弯 (速度过高,校正不足),或者下弯 (速度过低,校正过量)。寻找各试验速度校正记录上的平直同相轴,可以得到不同t0时间处反射波的速度。由速度扫描获得的速度是叠加效果较好的速度. 它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得不到好速度谱的地区,但处理费时长,成本高。 由于通过速度扫描或速度谱求出的速度反映了叠加效果的好坏,一般称之为叠加速度 vs 实质上它表示用双曲线拟合有效波时距曲线时,拟合效果最好的速度,故也称之为双曲线拟合速度。 (三)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波沿某一条射线传播时,它传播的总路径与总时间之比就是射线速度vr , 式中hi 为第i层厚度,p为射线参数。这是沿一条射线取平均算出的速度。射线不同,vr 也不同。由于射线速度不仅考虑了波在界面的“偏折效应”,同时也考虑了横向不均匀的影响, 1. 射线速度比其他速度更精确; 2. 当射线参数p为零 (或炮检为零)时的射线速度即平均速度, 因此射线速度大于等于平均速度; 3. 炮检距为无穷大时的射线速度等于水平层状介质中最高速度层的速度。 4. 由于均方根速度是等效均匀层的最佳射线速度,它也考虑了射线在界面的 “偏折效应”, 它总是大于平均速度。 5. 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炮检距不太大时的叠加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 6. 对于单层均匀介质,叠加速度就是介质的真速度;在倾斜界面情况下,叠加速度是等效速度(均方根速度除以界面倾角之余炫) 1.迪克斯(Dix)公式 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叠加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因此迪克斯(Dix)公式就是由均方根速度求层速度的公式。 对于倾斜地层,叠加速度就是等效速度,Dix公式写为 由于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干扰,地震有效信息被它们所掩盖,因此必须对资料进行提高信噪比的数字滤波处理。 数字滤波是根据有效波和干扰波的频谱特性和视速度特征方面的差异,利用频率滤波和二维视速度滤波来区分它们。 由于频率滤波只需对单道数据进行运算,故称为一维频率滤波。根据视速度差异设计的频波域滤波需同时处理多道数据,故又称为二维视速度滤波。 一个原始信号通过某一装置后变为一个新信号的过程称为滤波。原始信号称为输入,新信号称为输出,该装置则叫做滤波器。 当一个信号输人滤波器后,输入信号中的某些频率成分受到较大损耗,这种输出和输入信号的相应关系,就体现了滤波器的特性. 频率域滤波的表示方法是把地震信号分解成各种不同频率成分的信号,让它们通过滤波器,然后观测各种不同频率的信号在振幅和相位上的变化。信号振幅和相位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称为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或 频率响应。 例如振幅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称振幅频率特性;相位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称相位频率特性。如图4.3-1所示。 时间域内滤波特性的表示方法,是把一个单位脉冲通过滤波器,然后观测滤波器对单位脉冲的影响。 图4.3-1 频率域内滤波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