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一课时)(推荐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pdf

发布:2017-06-05约6.4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 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课时安排 共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 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 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 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三节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 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 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 的关系。 点燃 [板书]例如: 2H + O ====== 2H O 2 2 2 化学计量数υ 之比: 2 ∶ 1 ∶ 2 扩大N 倍: 2N ∶ N ∶ 2N A A A 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小结并板书]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 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 [投影例题]1.完全中和0.10 mol NaOH 需要H SO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 4 [教师]进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板书]二、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一)的原理进行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上题。 [板书]2NaOH+H SO ======Na SO +2H O 2 4 2 4 2 2 1 0.1 mol n (H SO ) 2 4 更多资料 别忘记关注@高中学习资料库 v(NaOH ) n(NaOH v(H SO ) n(H SO ) 2 4 2 4 10.10mol n(H SO ) 0.05mol 2 4 2 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 需H SO 0.05 mol。 2 4 [学生练习]上述反应中同时生成水多少mol?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