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急性左心衰诊疗指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 指征 剂量 副作用 其它 硝酸甘油 I类 B级 肺淤血/水肿 BP>90mmHg 开始10-20μg/min 增至200μg/min 低血压 头痛 持续使用 产生耐药性 二硝酸异山梨醇酯 肺淤血/水肿 BP>90mmHg 开始1mg/h 增至10mg/h 低血压 头痛 持续使用 产生耐药性 硝普纳 Ⅰ类、C级 高血压心衰肺淤血/水肿, BP>90mmHg 0.3-5μg/kg/min 低血压 氰酸盐中毒 具有光敏性 rhBNP Ⅱa类、 B级 肺淤血/水肿 BP>90mmHg 急入:2μg/kg 维持:0.015-0.03μg/kg/min 低血压 ? rhBNP(新活素) 属内源性激素物质,与人BNP完全相同。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静脉和动脉(包括冠状动脉),从而减低前、后负荷,在无直接正性肌力作用情况下增加CO,故将其归类为血管扩张剂。实际该药并非单纯的血管扩张剂,而是一种兼具多重作用的治疗药物;可以促进钠的排泄,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还可抑制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阻滞急性心衰演变中的恶性循环。晚近的两项研究(VMAC和PROACTION)表明,该药的应用可以带来临床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推荐应用于急性失代偿心衰。国内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提示,rhBNP较硝酸甘油静脉制剂能够显著降低PCWP,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 血管扩张剂 下列情况下禁用血管扩张药物 1.收缩压90mmHg,或持续低血压并伴症状尤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避免重要脏器灌注减少 2.严重阻塞性心瓣膜疾病患者,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有可能出现显著的低血压;二尖瓣狭窄患者也不宜应用,有可能造成CO明显降低 3.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正性肌力药物 此类药物适用于低心排血量综台征,可缓解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症状,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血压较低和对血管扩张药物及利尿剂不耐受或反应不佳的患者尤其有效. 促进和加速一些病理生理机制,引起更严重的心肌损伤.增加短期和长期的死亡率 洋地黄类(Ⅱa类,C级) 此类药物能轻度增加CO和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有一定帮助。一般应用毛花甙C 0.2-0.4mg缓慢静脉注射,2~4h后可以再用0.2mg,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可酌情适当增加剂量。 多巴胺(Ⅱa类,C级) 药物 作用靶点 作用机制 剂量 适应证 多巴胺 多巴胺受体 增加肾血流量、利尿 3μg/(kg·min) ≤2-3μg/(kg·min)用于AHF伴有低血压患者 ?受体 增加心肌收缩力(强心) 3-5μg/(kg·min) ?、 ?受体 收缩血管(升压) 5μg/(kg·min) 多巴酚丁胺(Ⅱa类,C级) 药物 作用靶点 作用机制 剂量 适应证 多巴酚丁胺 ?1受体 ?2受体 增加心率、 增加心肌收缩力, 小剂量时轻度扩管 大剂量时收缩血管 2-20μg/(kg·min) 用于外周低灌注(低血压、肾功能下降)伴或不伴有淤血或肺水肿,使用最佳剂量的利尿扩管剂无效时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Ⅱb类,C级) 常用的药物:米力农 临床应用 首剂为25μg/kg,稀释后,16-20分钟静脉注射,继之0.375-0.75μg/kg/min维持静脉点滴。 药物代谢 通过肾脏代谢,肾衰竭时应减量 不良反应 低血压、心律失常,长期口服副作用大,增加远期死亡率。 钙增敏剂(Ⅱa类,B级) 左西孟旦----作用机制 (1)在心脏直接与肌钙蛋白C相结合,提高其对钙离子的敏感性,以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力,提高心脏输出量。 (2)在外周血管,左西孟旦开放细胞膜ATP敏感钾通道,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达到降低心室前、后负荷以及抗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钙增敏剂 左西孟旦VS传统非洋地黄类药物 不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不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不引起心肌钙超载和耗氧量增加, 不影响心室舒张功能 不增加远期死亡率 急性心衰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注意事项 * 急性心衰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全面权衡: (1)是否用药不能仅依赖l、2次血压测量的数值,必须综合评价临床状况,如是否伴组织低灌注的表现; (2)血压降低伴低灌注时应尽早使用,而在器官灌注恢复和(或)循环淤血减轻时则应尽快停用; 急性心衰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注意事项 (3)药物的剂量和静脉滴注速度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作调整,强调个体化的治疗; (4)此类药可即刻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状态,但也有可能促进和诱发一些不良的病理生理反应,甚至导致心肌损伤和靶器官损害; (5)血压正常又没有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的患者不宜使用。 急性心衰的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