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于核心知识的---电解质溶液.ppt

发布:2017-04-19约1.82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核心知识的 --电解质溶液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认识框架,让学生习惯于进行系统分析 教学实施: 1. 基于习题分析(不是做题)建立问题框架:已知什么? 问了什么? 2. 通过学生存在问题的习题分析,将问题框架转化为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固化(完整表达、书写) 3.采用对比策略明确难点及核心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I (2)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的概念,并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II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II (4)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I (5)认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H+)和c(OH-)、pH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I (6)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I;(7)了解溶液pH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重要作用I (8)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应用II (9)在理解离子反应本质的基础上,能从离子角度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II (10)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I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III ;考察的核心能力: 1.重现概念原理的建构过程,考察学生、对原理及相关实验的理解 2. 利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对实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功能与作用;微粒来源及种类;物 质;考虑电离;复习启示;;;;2013年;;*;;;【2014海淀-12】有0.1 mol·L-1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②NaOH、③CH3COO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①中,c(CH3COO-)= c(H+) B.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等于溶液③中的c(CH3COO- ) C.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 c(CH3COO-)+c(CH3COOH) = c(Na+) D.溶液①、③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 c(Na+) c(CH3COO-) c(H+) c(OH-) ;切入点: 1、确定体系中的各种平衡 2、分析体系中各种平衡进行的程度大小,依据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来判断。 3、一般来说,离子的水解是少量的,剩的多;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少量的,剩的多。 ;关于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落实原理 酸碱中和原理本质—依据化学反应计量系数寻找等量关系 ;写出 平衡表达式;解决学生困难点 1. 如何寻找平衡? 找全平衡?;2. 如何判断相互作用主与次 (1)反应优先 (2)强化依据现象、事实分析主次,避免思维定势 NaA-HA 一定电离大于水解吗? 3.培养学生用动态、发展的观念看微粒间相互作用 4. 要求学生规范表述; 分析条件改变 的实质;2010年 26.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 ②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 ;26.(14分)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 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在2~3,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4)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去除有影响的Ca2+、Mg2+、SO42-、NH4+、[c(SO42-)>c(Ca2+)]。 ③BaSO4的溶解度比BaCO3的小,过程Ⅱ中除去的离子有 ;25.(13分) 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胶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 O2, 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      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27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 a.Ag(NH3)++2H2O≒Ag++2NH3﹒H2O ②产生Ag2O的原因是 。 ? ;2014年;(一)形成系统观(从强到弱,由主到次) (二)溶液中的强相互作用:离子反应 溶液中的弱相互作用: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在解题过程中要综合应用 (三)基于微粒观(微粒种类,数量,来源)发展动态观(各种平衡的动态观),形成定量观(核心物理量,物理量与物质性质间关系) ;复习建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