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章.ppt

发布:2018-06-22约6.1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函数依存关系)。 Q = f(L、K、N、E)--- 生产函数 2、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AP 0 0 0 0 1 6 6 6 2 13.5 7.5 6.75 3 21 7.5 7 4 28 7 7 5 34 6 6.8 6 38 4 6.3 7 38 0 5.4 8 37 -1 4.6 练习: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1)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边际收益(报酬) 递减规律: 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 追加一种生产要素, 所形成的产量, 最初会增加, 但到一定限度后,增幅开始递减, 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注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第一,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 第二,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 第三,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 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 马尔萨斯预言: 由于土地报酬递减限制了农产品数量,而人口又在不断地增长,因此最终会有人挨饿、出现饥荒。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开始减少 4、单一生产要素连续投入的三个生产阶段 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因为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现出来; (一个和尚挑水吃) 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 总产出增长的速度放慢; (二个和尚抬水吃) 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 总产出绝对下降。 (三个和尚没水吃,需减员增效) 生产合理区域在第二个阶段。 5、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及合理投入点 1、等产量线分析 (1)等产量线Q: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线上任何一点,L、K组合不同,但产量却相同。 (2)等产量线的特征 A、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斜率是负的,表明: 实现同样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 B、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近,表示产量越小。 C.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否则与第二特征发生矛盾。 D.等产量线凸向原点。因为: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递减 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 B.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水平; 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水平越高 高位等产量线的生产要素组合量大。 脊线:不同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由正变负的转折点的连线。 两条脊线所包括的区域叫生产的经济区域,它是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其形状凸向原点 经济区域以外的具有正斜率的等产量曲线的线段,是生产的不经济区域。 2、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等成本线: 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K,L) 最大组合的线。 3、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于一点,实现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生产者均衡:边际产量分析法 边际产量分析法: (1)将所有的投资都用在的生产要素上;(成本花完) (2)使每一块钱用在不同生产要素上的边际产出相等。 (每一元成本都很有效) 4、生产扩张线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合点; 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得出生产扩张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