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经济管理1..ppt

发布:2016-12-28约3.57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经济管理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的特点,认识中国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汇率变动对对外贸易的影响,进出口信贷的特征,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教学内容 一、对外贸易经济管理概述 二、对外贸易税收 三、汇率与汇率制度 四、进出口信贷制度 五、出口信用保险 第一节 对外贸易经济管理概述 一、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概念 二、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 三、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作用机制 四、中国运用的主要经济管理手段 五、实施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概念 经济管理,也称为经济调控,是指国家通过调节宏观经济变量,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施加影响,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间接调控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发挥着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主要是市场主体通过衡量市场行为的经济效果来完成的,而宏观经济变量的调节,比如价格、税收、汇率、利率、信贷等的变化将自然引起经济效果的变化,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国或地区往往运用经济调控方式对社会经济进行管理。对外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的当然组成部分,自然应当积极运用经济调控方式进行管理。 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概念 对外贸易经济管理,也称为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是一国或地区政府通过汇率、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措施,间接影响和约束对外贸易活动的管理方式。 二、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主要特点 与行政管理方式和法律管理方式相比较,对外贸易经济管理方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 2、间接性 3、非歧视性 4、非强制性 三、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作用机制 1、调节机制 2、控制机制 3、核算机制 4、监督机制 四、中国运用的主要经济管理手段 采用经济调控手段调控对外贸易是指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汇率调节、税收调节、信贷调节、价格调节等经济杠杆,间接影响和约束企业对外经济贸易行为。 五、实施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实施对外贸易经济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实施对外贸易经济管理是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要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略) 在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状态下,由于受人们对社会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的局限,运用经济方式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并没有占主导地位。同理,运用经济方式管理对外贸易活动也处于补充地位,在经济管理方式的运用种类方面也只是借助于税收、价格等简单的几种。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对外贸易经济管理 一、社会主义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社会主义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发展 1949年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运用经济方式管理对外贸易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三个历史阶段,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我国运用经济方式管理对外贸易的表现也各有不同。计划经济时期,主要运用价格、税收等简单的经济措施进行管理,汇率、信贷等管理措施基本只是表面存在,并不发挥实际的调控作用;商品经济时期,由于对商品交换规律认识的提高,管理措施虽然有了一定的创新,但仍然处于行政管理的补充地位;市场经济时期,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经济管理措施才真正进入对外贸易管理的黄金时期。 二、社会主义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对外贸易税收 (二)汇率与汇率制度 (三)进出口信贷制度 (四)出口信用保险 (一)对外贸易税收 1、对外贸易税收的含义 2、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 3、对外贸易税收的分类 对外贸易税收的含义 对外贸易税收是主权国家为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凭借行政权利,依据法律制定的标准,对进出口贸易行使征税权所形成的税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外贸易税收是贯彻国家进出口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对进出口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 对外贸易税收的作用 (1)可以保护对外贸易中利益 (2)可以有效调控对外贸易运行 (3)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对外贸易税收的分类 对外贸易税收的分类 (1)进出口关税 进口税 出口税 过境税 (2)进出口商品国内税 增值税 消费税 进口商品税征税制度:是指一国为调节国内外产品税收负担的差异,使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同等纳税,平衡国内外产品的税负,为国内外产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或者为了抑制盲目进口,节约使用外汇,保护国内生产,对进口货物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制度。 出口商品税的退税制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或地区对已经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