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南昌市高三一模语文评分细则.ppt

发布:2017-04-17约7.2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2017学年高三一模考试 语文学科评分细则 ;文学类文本阅读;(5)小说人物陈面白有哪些形象特点。(3分) 答案:(每点1分) ①身怀绝技, 能把烈狗驯得乖巧听话,聪明的狗驯出一身绝技; (职业技能) ②孝顺,家有老母从不远行,对母亲言听计从; ( 家庭关系) ③重义轻财,崇善嫉恶,驯狗不在乎钱,主人不善,给再多银子都不会去。(待人处事)补充:坚持原则,坚守正义 爱憎分明);示例: 【3分卷】 ①孝顺向往自由,喜欢游侠一样的生活,坚持家有老母亲不便远行,四天必定回来。 ②驯狗技艺高超,再凶猛性烈的狗也能驯得乖巧听话。③不慕名利,也有自己的原则,坚守正义。主人不善,再多钱他也不去驯狗,帮孙豁牙驯狗,拒绝他爱妾的要求,并且将狗驯得忠诚听话,迫使孙豁牙变得孝顺有礼,他的爱妾也开始尊重发妻和母亲。 【2分卷】 ①爱狗,驯狗技术高超。他能把任何狗都驯得乖巧听话。 ②孝顺听母亲的话,他出去三天就会回来见母亲一次,把所见所闻说给她听,他听了母亲的话去了沈庄。 ③善良。也把孙豁牙变成了一个孝顺,有仁心的人。 (2.3点重复) ;(6)“在狗眼中,世间只有黑白两色”这句话,既是陈面白训狗心得,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每点2分) ①狗对人类行为的判断很简单,总是朴素地把它分为善或者恶、对或者错。 (字面表层意思)(狗的判断) ②狗是驯养的动物,其性情会随主人的调教而改变,因而也能折射出主人品性、举止的是非善恶。(狗与人的关联)(对人折射) ③小说意在通过陈面白驯狗的故事,引发人们对人性善恶及人际关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促人向善的良好愿望。(情感指向、作者意图)(主旨意图) ;示例 【6分卷】 ①表层上:指狗单纯敏感,能明辨是非。 ②深层上:代表了狗背后的主人的品行、品格。 ③这句话表达文章的主旨:我们应该向善,明辨是非,追求正义。 【4分卷】 ①对陈面白而言,对人正直,所以有黑白两色。 ②对狗而言,只能看见灰白世界,这是它们对待观察世间善恶的一种方式。 ③对世人而言,狗眼也是道德法眼,反映人善恶的标尺。 ;【 2分卷】 在狗的眼中,世界只有好人与坏人,狗能看到的是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一面,之前孙豁牙待人刻薄,因此狗不听从他,但他改变后,狗就会对他变得温顺,驯狗不是去改变狗,而是让自己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与狗交流,狗就会自然对你友好,变得温顺。 【 3分卷】 内容上:说明在狗眼中,只分黑白就是分得清好与坏,善与恶。 结构上:为下文埋下伏笔。因为狗有黑白,所以才有孙家的出现。 主旨上:做人要向善,否则会遭到报应。 ;*;*;【 6分卷】 ①学术上颇有创见。自一开始便背弃师说,形成自己的一套观点,后完成《原儒》 (治学立场) ②独立治学。条件艰苦,乐以忘忧,勉力治学,不需专款资助,从不放弃。(生存处境) ③极其反感学术上的逐臭之徒,保持自我,以庄周的“漆园吏”之意来表达避世。(人格精神) ;【 3分卷】 ①解放后生活安定而内心孤独,学说著作都被遗忘,他却完成《原儒》这表现了他对学术的追求,他是孤独的却从未想过放弃。(治学立场) ②自号“漆园老人”取庄周避世意,孤然一身只求治学。 ③断然拒绝蒋的资助,也对追逐风气,浮华名士尤为反感,所追求的只是自安其素钻研学术。(人格精神) ④授课时不求满堂喝彩,只求“二三子”聚之也自得其乐。 ⑤对原本从政道不同之处,毅然弃政向学,追求心中所想。 ;【 2分卷】 ①他参与孙中山幕府后,目睹鼎革以还、世风日下,慨然弃政向学。去欧阳竟天大师门下学佛。②他在讲授唯识学时,自一开始便一步步背弃师说,形成自己的一套观点。(治学立场) ③时近晚年,他对于他的学说被边缘化倍感孤独,完成他最后的作品《原儒》,便告别世界。 (治学立场) ;古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B 11.D(“追赠”只能针对死者) 12.D(袁淑睡醒后,因不肯上车而被杀);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评分要求: 1.按关键词给分,1个得分点1分; 2.大意分落实到关键词给分。 ;(1)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5分) 译文:他不钻研章句的学问,但涉猎广博,通晓各种知识,喜欢写文章,文采美艳遒劲,纵横议论,富有辩才。(“为”“属文”“遒”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关键词定位:为:钻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