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家长会ppt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需要注意的是: ⑴要重视,不是可有可无。特别说明的,既然是“课外阅读”,就主要是“课外”做;这就既不能都推给老师,也不会都推给家长。 ⑵不要攀比,别太功利化。每个孩子自身情况不同,强弱项不同,因此记忆能力肯定有高下。要积极引导,又要量力而行。别操之过急,让孩子畏惧、厌烦。 六、探讨问题 1、有些学生上课为什么不能集中注意力课? 学习不好,真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懒惰?做事拖拉?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习惯性地把学习成绩、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归咎于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比如在课堂上,某个同学不注意听讲,动动小手,踢踢前边座位小朋友的椅子,或是玩玩橡皮……我们就会说:“瞧,某某注意力不集中,又做小动作了。” 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只是孩子的一种自我调节。真正的原因还在于学习能力的偏差,他不能从课堂学习—探究题目—思考答案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因为他不能完成这个过程,自然也就觉得没有意思。 2.学习障碍的儿童在行为上有哪些表现呢? 1.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2. 写字经常丢一划,多一撇,部首张冠李戴。 3. 写作业时间拖得太久。 4. 记忆某些事物的能力强,而读、写、算方面 能力弱。 5. 不爱阅读或阅读能力差。 6. 好动,但缺乏运动技巧。 3、习惯 我们在指责孩子没有好习惯的时候,先思考下自己有多少好习惯?有多少坏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4、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溺爱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孩子磨蹭 1)、一分钟专项训练。 2)、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3)、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4)、从生活习惯训练。 5)、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高尔基:“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不要随便,现在还是三年级 不要逃避,现在还是三年级 不要放弃,现在还是三年级希望家长 做孩子学习的好帮手 加强沟通,为了孩子共同努力 1、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联系。 2、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动作迅速。对书写质量严格把关。 3、开口读、背课文,多阅读课外书报。 孩子最不喜欢听到家长说的10句话是—— 你怎么还不去做作业,快去! 我讨厌你。 下次再这样的话…… 你怎么连这种题目也不会做。 我不来管你了。 你脑子出问题了,是不是? 你真不如××学习好。 嗯、嗯。 下次你就给我滚。 你写得太烂了! 希望家长每天都要检查的事情: 1、翻阅孩子的作业登记本,根据作业登记一一检查相应的作业本或练习纸,并给予是否完成的确认。 2、监督孩子天天按要求认真读、背课文。 3、翻翻书包,看看作业本、练习纸和试卷的改错情况,书包里有没有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教育孩子要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品,养成良好习惯。对不爱护书本,在书本上乱涂乱画者,要进行教育。 教育孩子们不依赖涂改用具,下笔前要想清楚,作业及试卷要保持干净清洁。 ? 家长和教师进行的交流会直接激励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杜绝孩子汇报假情报,不说真话。 孩子在晚托班的家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