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秀获奖论文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历史优秀获奖论文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历史优秀获奖论文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杨松廷 我们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育再好,它也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美国学者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用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食物营养更为丰富。”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否则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那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呢? 第一、内容的点拨与多媒体有机结合,避免由“人灌”到“机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如果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点拨的作用,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节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清楚地展示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些历史事件,如果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学生将会连“曹超刘备谁是英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更不说“曹超为什么在官渡之战能打败强大的袁绍而在赤壁之战中却大败于弱小的孙刘联军?”这类问题了;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教学效果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学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生动直观不乏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而教师应该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那样将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第 二、正确掌握多媒体的需求时机,避免由“接受者”到“观赏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只会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久了就自觉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长征》一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则背离了教学宗旨,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我们不要把“上历史课”变成了“看电影”。 初中历史优秀获奖论文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杨松廷 我们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育再好,它也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美国学者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用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食物营养更为丰富。”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否则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那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呢? 第一、内容的点拨与多媒体有机结合,避免由“人灌”到“机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如果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点拨的作用,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节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清楚地展示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些历史事件,如果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学生将会连“曹超刘备谁是英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更不说“曹超为什么在官渡之战能打败强大的袁绍而在赤壁之战中却大败于弱小的孙刘联军?”这类问题了;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