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导学案课件PPT板书设计教学实录.docx

发布:2018-07-06约1.06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导学案课件PPT板书设计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与有效数字》导学案课件PPT板书设计教学实录   第二课时   ●课题   §3.2.1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2.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取近似数,收集数据.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和感受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明白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数.   2.能按要求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   合理地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教学方法   实验——讲——练相结合   通过测量实验体会生活中存在着近似数和精确数,经过讲解和练习能将一个数按要求取近似值.   ●教具准备   1.收集不同形状的树叶制成标本.   3.最小单位是厘米的刻度尺和最小单位是毫米的刻度尺.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据.例如:   (1)小明班上有45人;   (2)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   (3)某次地震中,伤亡10万人;   (4)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为21.0厘米.   而这些数据在收集的过程中,有些是精确的,而有些由于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精确数据或无需要得到精确数据而取了近似数.   凭你生活的经验,你能判断一下,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生]我认为第(1)个中的数据是精确的,而第(2)、(3)、(4)中的数据都是近似的.   [师]很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做一个实验,进一步体验近似数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Ⅱ.引入新课,获得直观的体验   1.实验——测得树叶的长度   [师]同学们在下面收集了不少的树叶,把这些树叶制成标本的时候,要求必须在标本中注明每片树叶的长度,下面我们就以同桌为一小组,用你准备好的最小刻度是厘米和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你收集到的树叶的长度,并读取数据.   (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读取数据的方法,同时给予指导,让同学们体验到测量读取的数据是有误差的.)   [师]在同学们测量的过程中,同桌的小明和小颖用最小单位不同的刻度尺测量了同一片树叶的长度,如图3-1所示:   图3-1   (1)根据小明的测量方法,你能知道他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是什么吗?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多少?根据小颖的测量呢?   (2)谁的测量结果更精确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生]小明用的刻度尺最小单位是厘米,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6.8厘米,其中6是精确的,8是估计的,即是近似的;小颖用的刻度尺最小单位是毫米,她测量的结果可以读成6.78厘米,其6和7都是精确的,而8是估计的,即是近似的.   [生]从刚才这位同学的分析,很容易看出小颖测量的结果要比小明的更精确一些.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精细,同桌的小明和小颖共收集了12片树叶,测得刚才那片树叶的长度的值分别约为6.8厘米和6.78厘米.在这一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哪些数据是精确的,哪些数据是近似的呢?   [生]他们一共收集了12片树叶,这个数据是精确的,而测量的树叶的长度的值是近似的.   [师]大家还可以用你的刻度尺测量一下桌子的长度、厚度,数学课本的长度、厚度,又可以读出一些数据,它们是精确的还是近似的?   [生]我测得我的课桌的长度是80.5厘米,它是近似的.   [生]我测得课桌的长度是80.45厘米,它也是近似数.   ……   [师]由此,我们可知测量得出的结果都是近似的,例如珠峰的高度是8848米,是测量得出的,它是近似数.   在生活中,除了测量的结果是近似数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数据也是近似的?   [生]有,例如方便面袋子上写着:总净含量110克,数据110克是近似的.   [生]饮料桶标注的净含量是350 mL也是近似数   [生]天气预报中报到今天的最高气温是28℃,“28℃”这个数据也是近似数.   [生]咱们这本教科书字数是202千字,“202千字”这个数据也是近似的.   [师]真棒.同学们能列举生活中这么多的近似数据,说明同学们平时很留心观察一些事物,这一点很值得肯定.   2.议一议   图3-2   (1)上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的?哪些是近似的?   (2)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数据是精确的?哪些数据是近似的?   [生](1)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33亿,人口总数为12.9533亿这个数据是近似数.   [师]为什么呢?(Why?)   [生]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客观条件就决定了在人口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