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与大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次实验内容: 一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二 显微直接计数法; 三 放线菌形态学观察; 四 微生物的斜面接种; 一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三 实验原理 测定微生物大小的的工具: 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 三 实验原理 1 测量时,用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度量微生物的大小,而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用镜台测微尺来校定。 三 实验原理 2 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代表的长度随放大倍数而改变,也会因使用不同的显微镜而产生误差,因此在使用前, 必须用镜台测微尺测定每台显微镜不同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代表的长度。 3 适用 范围: 2 菌体大小的测定结果: 一 实验目的 明确血球计数板的计数的原理;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三 实验原理 微生物数量测定的方法:显微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光电比浊法。 1 显微直接计数法的计数原理: 三 实验原理 1 制备酵母菌液: 2 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血盖片。 3 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 室内不得有气泡。 4 用10×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野中央。 5 在10×镜下计数:计数4个(或5个)中格的平均值,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得出计数区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mL菌液中的含菌数。 6 注意事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出芽计一半。 将显微计数结果记录于下表中。T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B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问题与讨论 为什么目镜测微尺必须用镜台测微尺来校正? 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一 实验目的 学习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的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三 实验原理 放线菌简介: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微生物,个体形态复杂,G+,具多核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菌丝体分为两部分: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孢子丝的形态 五 实验方法(插片法) 3 放线菌形态 观察的方法: * * 一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微生物大小的概述 对于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来说,它们的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同一类型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或同一种类中不同时期的微生物个体,它们的大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细菌的大小. 一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二 实验材料 测定菌株: 大肠杆菌;酵母菌。 主要器材: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 实物照片 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 正确答案: 2.5 μm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四 实验步聚 1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在40×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载物台,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数两重合刻度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每种放大倍数取2次观察结果的均值。 目尺每格长度(μm)=(台尺格数×10)/目尺格数 2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3个菌的平均值): 1) 大肠杆菌大小的测定;制片 测定大肠杆菌的长和宽 2) 酵母菌大小的测定;制片 测定酵母菌的直径 五 实验结果 1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结果 不同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μm) 10×100 10×40 10×10 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菌株的大小 菌株 __ 酵母菌 __ 大肠杆菌 10×100 10×40 10×10 二 显微直接计数法 二 实验材料 测定菌株: 酵母菌。 主要器材:显微镜、血球记数板。 2 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N×104×B=A/5×25×104×B N: 大方格的总菌数; A: 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 B:菌液的稀释倍数; 3 血球计数板计数的适用范围: 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 答案:(3+4+4+3+2)/5×25×104 =8×105个/ml 3 血球计数板计数的适用范围: 四 实验步聚 请确保血球计数板清洗干净! ? 各中格中菌数 T B 二室平均值 个/ml 1 2 3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