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天体系统的级别:
天体的判断一看位置:它是不
(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
二、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顺序:
①八大行星由近到远: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1)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圆性 。
③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
(2)巨行星 木星、土星 ;
(3)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
三、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①太阳正处于壮年期,能够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②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 适宜的温度条件 (原因:日地距离适中)
④ 适宜的大气条件 (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⑤ 液态水 (原因:地球内部水汽通过火山逸出)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能量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电磁波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 太阳辐射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氢 和 氦 ;能量来源来自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 反应。
3、太阳辐射能的分布:随着纬度的增加而 减少 。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内到外)
光球 层- 色球 层- 日冕 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 和 耀斑 ,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 重要标志 。
太阳活动的周期: 11年;黑子分布在 光球 层;
耀斑分布在 色球 层。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稀薄大气碰撞会出现极光。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① 纬度因素 :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 强 。
② 海拔因素 :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 小 ,对太阳辐射削弱越 小 ,获得的太阳辐射越 多 ;阳坡比阴坡辐射量 多 。
③天气状况:云量大,太阳辐射 少 ;迎风坡比背风坡太阳辐射 多 。
④日照时间长短:日照长,太阳辐射 多 。
五、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1)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西部非季风区多于东部季风区地势高的地区多于地势低的地区(如图)。
(2)极值区及成因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
偏移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内部圈层:
图中的S波代表横波,速度 慢 ,在 固体 中传播
P波代表纵波,速度 快 在 固体、液体、气体 中传播
图中的D代表 莫霍 界面,E代表 古登堡 界面
2.圈层结构
A: 生物圈
B: 水圈
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之上
第二章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简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2.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
⑴气温: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 CDAB。
3.风向的判断: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风的阻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