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综合性实验报告(植物学.学生用)2008.5.doc

发布:2017-01-03约2.2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组名__高方__ 学院_生命科学学院_ 专业_应用生物教育_ 班级_12级B_ 研究课题名称_探索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_ 开课学期 2012 至_2013 学年_ 下 _学期 实验时间 2013 年 10 月 8 日           至 2013  年 11 月 7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探索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 实验类型:综合性 实验目的: A.学习和了解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及类别 B.通过实践探索加深对原生动物及营养方式的掌握和了解 C.加深对所学关于原生动物的知识 D.深刻掌握原生动物营养方式及其含义 实验设备及材料: 设备:锥形瓶、培养皿、试管、胶头滴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棉絮、鞋盒、放大镜、烧杯 材料:红墨水(刚果红)、稻草、玉米、各水点过滤水 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 代表性原生动物 (分别置于光下和暗处) (相差不大) (相差很大) 光合 异样(吞噬、渗透) (置于红墨水,刚果红液中 (体内有颜色) (体内无颜色) 渗透 吞噬 实验步骤: 获取原生动物 到周围附近水点取水加少量周边环境备用 培养:如下图(前期每隔2天观察记录,后期每隔1天观察记录情况) 稻草 5克 锥形瓶A B C 玉米 3粒 瓶A 瓶B 瓶C 池塘水 70ml 田间水 70ml 河流水 70ml 池塘水 70ml 田间水 70ml 河流水 70ml 一、实验设计方案 光合鉴定 前期(此时,培养液中同时出现绿眼虫,草履虫) 从锥形瓶A中分别取6ml培养液至两支相同的试管标A1,A2分别置于光下和暗处。锥形瓶B,C同A。2天后观察记录,3天后观察记录情况。 光下 暗处 A1 B1 C1 A2 B2 C2 后期(此时,培养液中同时出现草履虫,变形虫) 从锥形瓶A中分别取6ml培养液至两支相同的试管标A3,A4分别置于光下和暗处。锥形瓶B,C同A。2天后观察记录,3天后观察记录。 光下 暗处 A3 B3 C3 A4 B4 C4 异养鉴定(与 2)同时进行) 前期(同2),此时培养液中同时出现绿眼虫,草履虫) 从锥形瓶A,B,C分别取培养液作装片,放置显微镜观察后取出,用刚果红染液染色,再次放置显微镜上观察其染色前后的改变。 后期(同上一步) 实验过程步骤同上 4、参考文献: 动物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主编 左仰贤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原生动物学 主编 沈韫芬 科学出版社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设备与材料、实验方法步骤见实验计方案 2、实验结果: 稻草培养液在前期培养出了大量绿眼虫,后面出现草履虫,未如期培养出变形虫; 玉米培养液培养失败。 池塘水,田间水相对河流水更易培养绿眼虫和草履虫。 光合鉴定中,绿眼虫、草履虫在光下和暗处数量差别不大,猜测绿眼虫、草履虫都是异养,查资料证实其中绿眼虫为光合。 异样鉴定中,可观察到绿眼虫层次显红,草履虫可清楚见其伸缩泡内分散有红色颗粒,猜测绿眼虫为渗透,草履虫为吞噬,查资料证实绿眼虫不仅有光合的营养方式,同时具有渗透的营养方式,草履虫为吞噬。 变形虫未培养成功,查资料了解到其为吞噬,其资料见附件(二)个人实验报告后附 3、实验总结 1)、本次实验成败关键原因分析: 成:实验设计时基本原理和方向大致正确 各组员的互相配合并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 败:光合鉴定的失败 原因分析:暗处理时间不够长 计数方法出现错误,或计算出现误差 绿眼虫处于生长后期趋于稳定。 变形虫未如期培养出来 原因分析:培养基的时间不够长 过度依赖单个培养液,应多方培养 2)、对实验的自我评价: 总的实验觉得还算成功,至少培养出来草履虫和绿眼虫,至少实验最终完成,虽然变形虫的鉴定是查阅资料最终定下来。但在整个过程中大家都积极参加,不缺席,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