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综述
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海藻是生长于海洋中的低等植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由褐藻、
红藻、绿藻、蓝藻四大类海藻组成,其中,褐藻和红藻已经被大规模的人工养殖
和工业利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实践中,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卫生等领
域发挥重要作用,而绿藻则未被广泛开发和利用,只有部分产量高的绿藻被用作
饲料、饵料、肥料等,绿藻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程度远不如褐藻和红藻。然而,
绿藻却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海藻,绿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350个属,
7500~8000种。绿藻的分布很广,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海产种类约占10%,淡水产种类约占90%。海产种多分布在海洋沿岸,往往附着在10公尺以上浅水中的岩石上。绿藻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人们通过不断的提取、分离、鉴定,得知藻类中具有较高活性的物质是海藻多糖类。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的Percival研究组开始对孔石莼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进行研究,1961年,日本的三田对石莼的水提多糖水解后进行了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含有D-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和D-葡萄糖醛酸等。至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绿藻多糖的序幕,此后相继有学者投入到绿藻多糖的研究中来,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果,迄今为止,日本和法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报道较多[1],而我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则较少。大量的研究证明,从绿藻中提取的天多
糖来源广泛、品种多、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
研究开发的热点。
1绿藻多糖的组成与结构
目前,人们只对绿藻门中某些种属的多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这些种属的多糖表现出了较强的生物活性。总体来看,对多糖研究较多的绿藻种属主要有
石莼属(Ulva)、松藻属(Codium)、浒苔属(Enteromorpha)、礁膜属(Monostroma)、
小球藻属(Chlorella)、刚毛藻属(Cladophora)等等。绿藻多糖主要位于细胞间质
中,多为水溶性硫酸多糖。它也存在于细胞壁之中,细胞壁微纤维主要不是由纤
维素组成,而是由木聚糖或甘露聚糖构成,另外,细胞质内尚有少量的多糖存在。
水溶性硫酸多糖是绿藻多糖的主要成分,其组分和结构随绿藻种类的不同而不
同,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聚合物,另一类为葡萄糖醛
酸-木糖-鼠李糖聚合物[2]。
1.1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聚合物
这类多糖以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为主要组分,并含有较高的硫酸根,其代表藻
类为松藻、蕨藻、刚毛藻等。Ghosh等[3]研究蕨藻Caulerpa racemosa多糖结构时
发现该多糖有分枝,主要由1,3-和1,3,6-半乳糖,1,3,4-阿拉伯糖,1,4-葡萄糖及
1,4-木糖构成。Ramana等[4]提取得到刚毛藻Cladophora socialis多糖,并证实其
结构单元为1,3-半乳糖,1,4-阿拉伯糖,并在c-3或c-4位上有硫酸根。Siddhanta
等[5]从松藻Codium dwarkense Boergs中分离得到两种多糖,一种由硫酸阿拉伯
聚糖组成,另一种由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组成。胶毛藻Chaetomorpha anteninna
多糖亦主要是由1,4-阿拉伯糖,1,4-半乳糖,1,3-半乳糖组成,并在阿拉伯糖c-2
位上有硫酸根[6]。Rao等[7]确定绵型藻spongomorpha indica多糖主要是由1,4-半
乳糖组成,非还原末端由1,3-和1,2-半乳糖构成。
1.2葡萄糖醛酸-木糖-鼠李糖聚合物
此类多糖以鼠李糖、木糖、葡萄糖醛酸为主要组分,代表藻类为石莼、礁膜、
浒苔、顶管藻等。Lahaye等[8,9]研究证明石莼多糖主要由两种重复单元组成,一
种为〔→4)-β-D-吡喃型葡萄糖醛酸-(1→4)α-L-吡喃型鼠李糖硫酸-(1→)〕n;另一
种为〔→4)-β-D-吡喃型艾杜糖醛酸-(1→4)α-L-吡喃型鼠李糖硫酸-(1→〕m,其中硫酸根的位置在鼠李糖的C-3位上。lee等[10]发现礁膜Monostroma latissimum多糖主要是由硫酸鼠李糖组成的均聚糖,连接方式为1,3-连接或1,2-连接,硫酸根位于1,2-连接鼠李糖的C-3或C-4位上。Harada等[11]确定礁膜Monostroma nitidum多糖主要是由α-1,3-连接的L-鼠李糖组成,硫酸基团存在于C-2位上。Ray等[12]发现浒苔Enteromorpha compressa多糖主要是由(1→4)-吡喃鼠李糖,(1→2,4)吡喃鼠李糖,(1→4)-吡喃木糖组成,硫酸基团在(1→4)-吡喃鼠李糖的C-3或C-4位上。
2绿藻多糖的生物学活性
2.1抗凝血活性
海藻的抗凝血活性已经研究了60多年,褐藻、红藻、绿藻均有抗凝血活性。
主要的活性物质是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