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年级上5-8单元课内阅读汇.doc

发布:2017-04-21约9.7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0 07-08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5-8单元课内阅读(一) (一)《长城》节选 从北京出发,不过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1)修筑在八达岭上的这一段长城,特点是 。 (2)以下建筑有什么作用。 1)垛子: 2)城台: 2、近义词:坚固( ) 反义词:平整( ) 3、读句子,选择恰当的汉字(在正确答案上划“√”)。 (1)这样气(魄 魂)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 厉)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一段长城修在八达岭上,高大(坚 艰)固,是用(巨 具)大的条石和城(砖 专)筑成的。 4、照课文原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 )在长城上,( )着脚下的方砖,( )着墙上的条石,很( )地想起了古代修筑长城的人们。 (2)长城的东头是( ),西头是( ),长( )多里。 5、读一读,选一选 ◆ 你答应(yīng yìng)别人的事,就应(yīng yìng)该做到。 ◆ 这数(shǔ shù)不清的条石,全是靠无数(shǔ shù)的肩膀抬上来的。 ◆ 要把这么重(zhòng chóng)的条石抬上山,真是困难重重(zhòng chóng)。 6、选一选正确的解释,填一填序号。 1.自然界 2.理所当然 3.自由发展 ◆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 ) ◆ 站在长城上,很自然地就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 ◆ 既然你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就听其自然吧。( ) 7、“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使用( )说明方法。 (二)《颐和园》节选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饿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sǒng) 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liú)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gé)。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玻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ǎ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tiào),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墙和城里的白塔。 1、第一自然段写了长廊的 和 两个特点。 2、用“___”画出文中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 3、阅读第三自然段,这段话中,作者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物,最详细写的是____,它的特点一是“静”作者用“___”来比喻它;二是“绿”,作者用“___”来比喻它。 4、理解文中画“﹏﹏﹏”的句子。 (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运用____的方法,突出长廊___的特点。 (2)一座八角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个三层建筑是______。作者抓住了___和___两个方面来写这个三层建筑。 5、读完了《颐和园》片段,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景物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昆明湖的特点: 和 7、“掩映”一词说明什么?对的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