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 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基本内容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种类、理解和把握统计调查的各种组织形式、掌握四种测量尺度,清楚统计调查的误差种类。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测量尺度、调查误差。 难点: 对四种测量尺度的理解和把握、准确区分不同种类的调查误差。 基本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式 第三节 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案与统计数据的质量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 一、统计资料的种类 1、就来源分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由调查者直接搜集的、未经加工整理而保持其原本状态的资料,又称第一手资料或初级资料。 所谓次级资料,是指经他人加工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引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资料,又称第二手资料或间接资料。 2、就资料的时间过程来分:静态资料,即某一特定时刻的资料;动态资料,即某时期内变动累计的资料。 二、统计资料的来源 (一)直接来源 1、专门组织的调查:专门调查是取得统计资料重要渠道。 2、科学试验 (二)间接来源即通过其它渠道获取别人调查或科学试验的第二手数据。 1、公开出版物:《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市场统计年鉴》、《世界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世界发展报告》……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目的分:一般调查和专项调查 一般调查是为了取得用于多种目的的统计资料。 专项调查是为了取得用于研究、分析某些专门问题的统计资料。是为了一定目的,研究某些专门问题所组织的一种调查方式。 2、按调查范围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 例如:人口普查要调查登记全国每个人的状况,工业定期报表要求全国每个工业企业定期向指定机关上报,等等。全面调查能够掌握比较全面的、完整的统计资料,了解总体单位的全貌,但它须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操作比较困难。 非全面调查是取被研究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例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调查,我们就抽查其中的一部分职工家庭,比较细致地进行调查;对有些破坏性产品的质量检查,如炮弹质量、火柴质量的好坏等,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只得采用非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及非全面统计报表等均属于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的调查单位少,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人力,调查较多的内容,并能推算和说明全面情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其缺点是掌握的资料不够齐全。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经常调查是指随着调查对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登记,以了解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例如:产品产量指标就是某一时期产量连续登记观察的结果。 一时调查是指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事物的变化进行一次调查,用以了解事物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例如,人口数及其构成,可以间隔较长的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又如,物资库存情况一般每隔几年组织一次普查或重点调查。 4、按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分:问询法、观察法、报告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点数和计量。例如,对商品库存的盘点等。此法的优点是能够保证所搜集的调查资料的准确性,但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大。如对历史统计资料的搜集就无法直接计量和观察,因而统计调查更多地采取报告法和采访法。 报告法就是报告单位利用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作基础,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我国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就是采用报告法搜集资料逐级上报的。 采访法具体分为询问法和通讯法。询问法是按调查项目的要求向被调查者询问,将询问结果计入表内。通讯法一般是由统计工作机构将调查表格邮寄给被调查者,然后被调查者将填答好的调查表寄回。 现在人口普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国逐步采取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如美国,曾选择20%的人口调查出生地、文化教育程度、收入等;选择15%的人口调查父母出生地、童年语言、是否服兵役等;选择5%的人口调查行业、职业和来美时间。 三、具体的资料搜集方法 1、访问调查 (1)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面对面地交谈而获得资料 (2)有标准式访问和非标准式访问 标准式访问通常按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进行 非标准式访问事先一般不制作问卷 2、邮寄调查 (1)也称邮寄问卷调查 (2)是一种标准化调查 (3)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没有直接的语言交流, 信息的传递依赖于问卷 (4)通过某种方式将调查表或问卷送至某调查者手中,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将问卷寄回指定收集点 (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