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6节冲压模具设计——复合模和连续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冲压力计算 8.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9.结构设计 10.模具零件设计 11.模具装配示意图 模具装配示意图 级进(连续)模具示例 本章小结 复合模工艺特点 复合模具设计实例讲解 连续模工艺特点 连续模具设计实例讲解 课后思考 1.复合模加工优点及应用 2.连续模加工优点及应用 单侧载体 具体尺寸见图7-13 单侧、双侧载体尺寸 导正原理 1-导料板;2-顶料销;3-侧刃挡块;4-导正销 2.5 导正 1.级进冲裁工序排样 2.级进弯曲工序排样 3.级进拉深工序排样 4.含有局部成形时连续模的工序排样 2.6 工序排样原则与要点 2.7排样图设计的原则及考虑的因素 一、设计原则 1、尽量能提高材料利用率 2、合理确定工位数 3、合理安排工序顺序 4、保证条料送进进距的精度 5、保证冲件形状和尺寸的准确性 6、提高凹模强度及便于模具制造 二、应考虑的因素 1、冲件的生产批量 2、冲压力的平衡 3、冲件的毛刺方向 4、成形工序件方向的设置 2.8 载体设计 载体:多工位冲压时条料上连接工序件,并使工序件在模具上稳定送进的部分材料。载体与工序件之间的连接段称为搭接头。 载体的形式:单侧载体、双侧载体、中间载体、无载体和边料载体。 单侧载体 双侧载体 中间载体 无载体 边料载体 工序排样过程 带局部成形时的工序排样 连续模结构设计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制造工艺性、成本、生产周期以及模具寿命等起决定性作用。 2.9.1 总体设计 (1)模具基本结构设计:连续模基本框架主要由正倒装关系、导向方式、卸料方式等三个要素组成。 (2)模具基本尺寸:主要有模具的平面轮廓尺寸、闭合高度、凸模的基准高度和各模板的厚度。 2.9连续模结构设计 细小凸模应实施保护、易拆装 异形凸模一般采用直通结构,用螺钉吊装固定 常见的小凸模及其装配形式 带顶出销的凸模结构 成型磨削凸模的6种形式 凸模常用的固定方法 刃磨后不改变闭合高度的结构 2.9.2 凸模设计 常见的小凸模及其装配形式 成型磨削凸模结构形式 1.凹模板外形尺寸 (1)凹模厚度 (2)凹模长度 2.镶拼式凹模结构 (1)镶入式凹模结构 (2)拼块式凹模结构 3.倒冲结构 2.9.3 凹模设计 (1)凹模厚度 凹模刃口到外边缘距离 镶拼式凹模结构 镶入式凹模结构 单边卧辊推式辊轴自动送料装置示意图 1-废料卷筒;2-带;3-偏心盘;4-拉杆;5-上辊轴;6-下辊轴;7-棘轮 2.9.4自动送料装置 [例] 如图7-51所示支架零件,材料10钢,厚度t=0.8 mm,未注圆角半径0.2 mm,大批量生产。试进行模具设计。 3.连续模设计实例 1.基本冲压工序 落料、冲孔、两侧弯曲三种基本冲压工序 。 2.坯料展开图 3.零件工艺性分析 (1)尺寸精度;(2)材料;(3)冲裁工艺性;(4)弯曲工艺 4.冲压工艺方案拟订 (1)单工序冲压,即落料—冲孔—首次弯曲—二次弯曲。 (2)采用连续模连续冲压。 坯料展开图 5.排样 (1)冲切刃口设计 6.工序排样 (2)弯曲工位工作原理 (3)载体 (4)定位及导正 (5)工序排样图 (6)条料尺寸 (7)步距精度 (8)钢板剪料方式 2.10剪切间隙的设定 9 各种材料间隙的设定: 1、黄铜(C2680)的剪切间隙为4%(材厚×0.04=单边间隙尺寸)。 2、磷铜(C5191/C5210) 的剪切间隙为5%(材厚×0.05=单边间隙尺寸)。 3、洋白板(C7701/C7521) 的剪切间隙为5%(材厚×0.05=单边间隙尺 寸)。 4、(SPCC/SPCE) 的剪切间隙为4%(材厚×0.04=单边间隙尺寸)。 5、不锈钢(SUS) 的剪切间隙为4%(材厚×0.04=单边间隙尺寸)。 6、钛铜(YCuT) 的剪切间隙为5%(材厚×0.05=单边间隙尺寸)。 7、铍铜(C1720) 的剪切间隙为5%(材厚×0.05=单边间隙尺寸)。 8、铝的剪切间隙为2%(材厚×0.02=单边间隙尺寸)。 9、红铜(C1100) 剪切间隙为4%(材厚×0.04=单边间隙尺寸)。 10、电木板的剪切间隙为2%(材厚×0.02=单边间隙尺寸)。 11、简易型的孔,例:方孔或圆孔通常都会缩减1~2%,以防上浮料。 12、脱料入子导位孔与冲头的间隙及定位针与脱料定位夹孔的间隙:一 般单边导位间隙为0.003~0.005 mm(3υ~5υ)。 3.6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由于该零件完全对称于相互垂直的两条多层次线,所以模具的压力中心在几何图形的中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