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ppt

发布:2016-12-30约4.66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 ( 1350 ~ 1450 年) 参考书: 依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金观涛 唐若昕:《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金观涛 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沈汉:《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珠海出版社 1998 年版。 《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马克尧主编,学林出版社 1997 年版。 《亚欧封建社会比较研究》,朱寰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5 年版。 《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主要内容: 一、西欧封建制度危机的表现  二、危机的原因 三、西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变化 四、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特点(中西社会对比) 一、西欧封建制度危机的表现 1 饥荒与鼠疫 2 阶级斗争的激化 3 英法百年战争( 1337 ~ 1453 年) 二、危机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1、马尔萨斯主义的解释 2、周期性经济动向的产物 3、长期趋势的产物 4、气侯方面的原因 三、西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变化 ⒈农奴制庄园经济的瓦解和封主封臣制的破坏 ⒉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⒊西欧工商业的的变化和发展 ⒋科技发明不断涌现 四、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特点(中西社会对比) ?特点总是相比较而言,总要有一个甚至数个参照物.我们所取的参照物首自然是中国.   要比较首先又要有前提.中西社会发展有无统一性?是存在统一性前提之下的比较,还是双方原本就存在本质的不同?换句话说,中国和西欧各国在本质上,在结构上,究竟有无区别?在这个问题上,学者们大体上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中国和西方的社会在许多结构上是不同的,因而决定了它们发展上的差异性;另一派则认为,中西社会在本质结构上是相同的,发展的不同只是显示发展阶段的差异而已.这个问题很大,它还可以引申到中国是否能独立走向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1 饥荒与鼠疫 西欧的饥荒实际上在 14 世纪初就开始出现. 1315 ~ 1317 年的大饥荒,使买不到粮食的城市居民大批饿死.偶然保存下来的伊泊尔的有关数字,足以使我们估计饥荒的程度.从 1316 年 5 月起到 10 月中旬,伊泊尔市政府下令掩埋了 2794 具尸体,而该市的居民才不过两万人 1351 年、 1359 年和 1418 年在法国发生的饥荒,给人留下了特别可怕的回忆.其中 1418 年的饥荒在巴黎夺去了十万多人的生命,在那里常常有二三十个一群的穷人同时饿死,而豺狼则跑来吞噬人们的尸体. 鼠疫 然而,更可怕的还是鼠疫,也叫黑死病.它 1347 ~ 1349 年首次袭击欧洲,以后几十年间多次流行,间隔时间不定,无法预见.它不仅消灭老年人,还大批消灭年轻人,有些地方,整个村庄都消失了,大片土地荒芜.饥荒使挨饿的人们更易染病丧生,而鼠疫又使饥荒蔓延.它夺去中部意大利人口的三分之二,西班牙北部、法国、英国、低地国家和德意志居民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斯堪的纳维亚和东欧各国人口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城镇更容易遭到袭击,老鼠在城内相互连接的阴暗房屋中成群出没,繁衍成灾.威尼斯丧失人口三分之二,佛罗伦萨丧失八万到十万人,巴黎,五万多人.在阿维农,一天死四百人,巴黎八百人,伦敦二百人.阿维农教皇逃到郊外,四周彻夜燃起火堆,据说此举可防止疫病进入,教皇因此竟幸免于难。瘟疫的最后消失至今仍是个谜。有人指责这是犹太人向水里投毒,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上帝对罪孽深重的人类的惩罚。许多人感到这是世界的末日,以至于到最后,没有人再为死亡而悲伤,因为人人都在等待死亡。   这是欧洲的一场大灾难,仅鼠疫就夺去了二千四百万到二千五百万人的生命,堪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相比. 1300 年,欧洲人口约七千三百万, 1350 年,下降到约五千多万, 1400 年又下降到四千五百万.直到 16 世纪初,欧洲人口才再次达到 1300 年的水平. 2 阶级斗争的激化 (1)原因:在饥荒和鼠疫的打击下,西欧的经济走向衰退.对幸存者来说,劳力不足,可以指望较高的工资;但另一方面,处于普遍混乱状态下的许多穷人,由于地主和城市雇主也大批死亡而失业,到处流浪行乞.经济衰败时期,各阶级都必然为自己的利益进行激烈的斗争.上层阶级通过政府立法,例如英国 1351 年的劳工法令,力图控制工资和物价.不过,对于国王来说,尽管死亡把他们的臣民减去了许多,他们仍需要大量金钱维持自己的政府和军队.于是巧立名目,以各种方式来增加王室的收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货币贬值,即国王下令将一定数量的金或银分割成为更多的货币单位.这样,国王虽暂时有了更多的货币,但其后果却是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从而引起社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