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第十一单元脂代谢 脂类的生物合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单元 脂代谢
28章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29章 脂类的生物合成
29章 脂类的生物合成
1 贮存脂肪
1.1 贮存脂肪;
1.2 脂肪肝 ;
2 脂类的合成
2.1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2.2 其他脂类的生物合成
1.1 贮存脂肪
脂肪是动物的主要能量贮存形式,贮存的脂肪称为贮存脂肪或脂肪组织。脂肪仓库中贮存的脂肪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并转移到肝脏的过程称为动员。
脂酶和磷脂酶担负着水解脂肪的作用。
1.2 脂肪肝
正常人的肝内总脂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而患脂肪肝者,总脂量可达40%-50%,主要是甘油三酯
成因
肝细胞内肝内甘油三酯来源过多(糖尿)
过度的脂肪动员可导致脂肪肝,肝脏被脂肪细胞所渗透,变成了非功能的脂肪组织。
载脂蛋白不足,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肝功能障碍
酒精:
首先体内大量乙醇可以抑制线粒体蛋白的合成,使线粒体氧化脂肪的能力降低,引起肝组织脂肪酸积存,酮体在体内堆积,体内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乳酸过多抑制尿酸由肾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症,使肝糖原异性减少,导致低血糖,有的患者发生猝死。此外,乙醇的代谢产物如乙醛对肝组织本身也有直接毒性作用,引起肝组织脂肪变性。
2.1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2.1.1 乙酰CoA的作用
2.1.2 丙二酸单酰的形成
2.1.3 脂肪酸合酶
2.1.4 由脂肪酸合酶催化的各步反应
2.1.5 脂肪酸合成途径与β-氧化的比较
2.1.6 脂肪酸碳链的加长
2.1.7 脂肪酸碳链的去饱和
2.1.8 脂肪酸合成的调节
2.1.1 乙酰CoA的作用
脂肪酸的合成是在细胞溶胶当中。
是以乙酰CoA作为碳源的。
主要来自糖氧化分解和氨基酸、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的乙酰CoA,它们都存在于线粒体中,必须从线粒体转移到细胞溶胶当中,才能参与脂肪酸的合成。然而线粒体内膜对乙酰CoA是不穿透的。乙酰CoA需通过三羧酸循环运到胞浆中,才能供脂肪酸合成所需。
在有些条件下,穿梭机制产生的NADPH可用于脂肪酸的还原反应。
NADPH主要来自胞浆中的磷酸戊糖途径
植物当中来自于光合作用。
2.1.2 丙二酸单酰的形成
乙酰CoA羧化酶 (acetyl CoA carboxylase)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柠檬酸激活,脂肪酸抑制。
脂肪酸的合成起始于乙酰CoA转化为丙二酸单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多酶复合物包括三个组分:
1.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是一碳单位的载体
2. 生物素羧化酶(BC)
3. 羧基转移酶(CT)
动物细胞脂肪酸合成酶系包括7种不同功能的酶和酰基载体蛋白(ACP),都存在于一条肽链上的七个功能区(结构域),由一个基因编码;酵母细胞中该酶系包含六个酶和ACP,定位于两条肽链上;大肠杆菌的该酶系含六个酶及ACP共七条肽链。
2.1.3 脂肪酸合酶
1. AT: 乙酰CoA-ACP转乙酰基酶
2. KS:β-酮脂酰-ACP合酶
3. MT:丙二酸单酰CoA-ACP转移酶
4. KR:β-酮脂酰-ACP还原酶
5. HD:β-羟脂酰-ACP脱水酶
6. ER:烯脂酰-ACP还原酶
7 ACP:酰基载体蛋白
ACP—SH :ACP磷酸泛酰巯基乙胺上的-SH(中央巯基)
Cys-SH:β-酮脂酰-ACP合酶上半胱氨酸的-SH(外围巯基),与14C的结合很弱。
2.1.4 由脂肪酸合酶催化的各步反应
1)启动
乙酰基与β-酮脂酰-ACP合成酶相连
2)装载
乙酰基引物与丙二酸单酰基供体与脂肪酸合成酶相连。
丙二酸单酰基供体与ACP相连
3)缩合
β-酮脂酰-ACP合成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酰-ACP( β-酮丁酰ACP )
4)还原
β-酮脂酰-ACP还原酶催化,需要NADPH,生成β-羟丁酰ACP
5)脱水
β-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 脱水生成β-烯丁酰ACP
6) 还原
烯脂酰-ACP还原酶催化,生成丁酰ACP。至此,生成的丁酰-ACP比开始的乙酰-ACP多了两个碳原子。
7) 转位
丁酰基由ACP上转移至β-酮脂酰-ACP合成酶上
每次装载一个丙二酰基,再重复以上的缩合、还原、脱水、还原4步反应,增加两个碳原子,释放一分子CO2,消耗两分子NADPH,经过7次重复后合成软脂酰-ACP,最后经硫脂酶催化脱去ACP生成软脂酸(16碳)。
从乙酰CoA到软脂酸(16C)合成的总反应式:
奇数碳原子脂酸:丙酰CoA作引物(起始物)
带支链的脂酸:异丁酰CoA作引物(起始物)
2.1.5 脂肪酸合成途径与β-氧化的比较
区别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