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物理的最后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高考物理的最后复习
一、基本知识“回头看”,把学得的知识“系统化”
同学们经过高三前期逐章的复习,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的认识,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种新的认识有别于高一、高二学新课时的感觉.让我们回头看看所学的基本知识
高一的力学,从力的产生、运动的描述,到揭示力与运动的关系,然后从能量和动量两个角度丰富了运动规律的内容,并用上述知识解析了简谐运动和波的传播.高一力学无外乎力与运动的关系、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的规律两个方面的知识.力学的有关知识可用图表1来总结
高二的电学,也是从力与运动的关系、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的规律两个方面来学习的.电场和磁场两章主要研究了场的产生,以及从力和能量两个角度来描述场的性质;恒定电流电磁感应两章主要研究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的途径.电学的有关知识可用图表2来总结.
热学主要研究了分子运动理论、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规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无外乎力与运动的关系、能量的转移和转化两个方面的知识;至于光学和原子物理,我们只是了解了光的一些现象和光的本性,初步了解了原子和原子核的有关知识.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的有关知识可用图表3来总结
在复习时我们还要注意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学生实验、教材中涉及的演示实验.
二、以情景“统领”知识,突破教材知识板块的“封锁”
高中阶段涉及的典型运动情景有: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匀加(减)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的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变加速运动等在知识“系统化”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以这些运动情景“统领”知识,做到能够融会贯通地在力学、电学等范围内灵活地应用知识,突破教材知识板块的“封锁”.
在复习这些运动情景时,要注意四点:
一是这种运动情景的运动规律;
二是这种运动情景对应的受力特点;
三是这种运动情景中能量变化的情况;
四是应用这种运动情景的场合.
例如:平抛运动
运动规律: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在初速度方向,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与初速度垂直的方向上,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受力特点:合外力为恒力,且合外力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能量变化:合外力做功,物体动能变化.
应用场景:重力作用下物体平抛运动;
电场力作用下带电粒子的偏转.
再如:匀速圆周运动
运动规律:a=v 2 /r a n = w 2 r a n =wr T =2 π/w
受力特点:合外力提供向心力F ma n .
能量变化:合外力不做功,物体运动的动能不变,
应用场景:水平面的匀速圆周运动(圆锥摆等);
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库仑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洛仑兹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同学们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物理习题,见识了不少的物理情景,应该加以整理、分类,并找出每一类习题或物理情景的共性,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高考中有很多题是这些典型情景,或者是这些典型情景的组合.
例如2006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3题
如图1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R=5.0m,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o=5m/s,结果它沿CBA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面上的D点,求C,D间的距离s.取重力加速度g=l m/s 2 .
这道题实际上是竖直面的圆周运动与平抛运动的组合.
再如2006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5题
如图2所示,在 :0与 :0的区域中,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 与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里,且B , B 2 一个带负电荷的粒子从坐标原点0以速度。沿x轴负方向射出,要使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经过0点,B 与B 的比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这个试题实际上是洛仑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的匀速圆周运动.
同学们在平时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习题中包含的各种典型运动情景“挖”出来.尤其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习题,首先要弄清习题描述的物理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典型物理情景;其次要清楚各个情景之间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第三要分析每个情景遵循的物理规律.
分析物理过程,一般都采用以现象发生的先后为顺序来分析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