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物理复习 光的波粒二象性 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 4、光电流强度的决定 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 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猜测 光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因此有的科学家猜测,在一束光中,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光表现出了波的性质 现在请大家猜测一下是否是这一原因? 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氢原子电子云 给氢原子拍摄一张照片 再给氢原子拍摄一张照片 再给氢原子拍摄一张照片 再给氢原子拍摄一张照片 再给氢原子拍摄一张照片 给氢原子拍照,并将2张照片叠加 给氢原子拍照,并将3张照片叠加 给氢原子拍照,并将4张照片叠加 给氢原子拍照,并将5张照片叠加 给氢原子拍照,并将20张照片叠加 给氢原子拍照,并将100张照片叠加 给氢原子拍照,并将500张照片叠加 给氢原子拍照,并将1000张照片叠加 给氢原子拍照,并将10000张照片叠加 * * * 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圆屏衍射 圆孔衍射 钢针的衍射 增透膜 薄膜干涉 镜面检测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光确实是一种波 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 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 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 率的光,无论光强怎样大,也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3、光电效应的产生时间 光电子发射所经过的时间至多为10-9 秒(这个现象一般称作“光电子的瞬时发射”)。 爱因斯坦 康普顿 光电效应以及康普顿效应等无可辩驳的证实了光是一种粒子. 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较明显 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较明显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当我们用很弱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将感光胶片放在屏的位置上,会看到什么样的照片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短 长 曝光时间 结论 1、这张照片清晰的显示了光的粒子性. 2、光子落在某些条形区域内的可能性较大(干涉加强区),说明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进行解释. 光波是一种概率波,概率表征某一事物出现的可能性. 伽尔顿板实验——表明单个小球下落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但是它落在中间狭槽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即小球落在中间的概率较大.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仍然考虑双缝干涉实验 减弱光源 分析 当光源和感光胶片之间不可能同时有两个和多个光子时,长时间曝光得到的照片仍然和光源很强、曝光时间较短时一样,则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 气体分子热运动时 电流 光的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 我们在思考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时,往往建立新的模型 光的波粒二象性 惠更斯波动说 牛顿的微粒说 麦克斯韦光的电磁说 爱恩斯坦光子说 光本性认识 1.光子既不是经典的波(惠更斯波),也不是经典的粒子(牛顿弹性球)。光是客观世界物质形式之一。 2.光的波粒二象性最好地反映了自然科学中的矛盾统一性,对立依存的唯物辩证思想和奇异和谐美。由此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大步向前。 练习题: 1、光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__________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我们无法只用其中一种观点说明光的一切行为,因而认为光具有__________性. 干涉 衍射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 2、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的_________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________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_________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_________强. 波动性 粒子性 粒子性 波动性 物 质 波 物质 实物 (宏观物体,微观粒子) “场” (电场,磁场) 问题: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时光又具有粒子性。那么,原子、分子等实物粒子是否也会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波动性? 猜想:1924年,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假设所有运动着的物体,除了具有粒子的特性之外,也必定同时具有波动的特性。 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除了具有粒子的特性之外, 也必定同时具有波动的特性。 这种伴随着物体的波动称为物质波,也叫德布 罗意波。 物 质 波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概念。 物质波的频率、波长 E:物质的能量 p:物质的动量 问题:为何一般宏观物体的波动性很难观察到? 答案:因为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很难观察到它们的波动性!(微观粒子更容易些) 例1:估算一下运动员百米赛跑时的德布罗意波长,并说明我们能否观察到运动员的波动性? 波长太短,很难观察到其波动性! 例2:课本p52例题 1927年,英美两国物理学家分别用电子束照射金属晶体(晶格数量级10-10m),得到了电子束的衍射图案,验证了德布罗意的假设。 戴维森(美国) G.P.汤姆生 (英国) 19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