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3应生张寿丽实验二光合色素的提取、理化性质、分离、吸收光谱及含量的测定题稿.doc

发布:2017-03-22约4.2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业:应用生物科学 班级:13应生 姓名:张寿丽 学号:134120258 实验二、光合色素的提取、理化性质、 分离、吸收光谱及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以及了解有关的理化性质。 2、掌握光合色素的分离方法以及了解有关的吸收光谱。 3、掌握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光合色素能溶于具有一定极性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 2、提取液中无任何电子受体,因此可以观察荧光现象。 3、离体叶绿素在有氧气和光照条件下,发生光氧化作用,结构遭到破坏,形成加氧叶绿素等产物。 叶绿素是一种双羧酸酯,可以发生皂化反应。 叶绿素分子中Mg2+与仆啉环结合不稳定,可以被H+、Cu2+、Zn2+等离子所取代。 不同光合色素的分子量、分子结构、极性、溶解度、支持物对它们的吸附力等不同,因而分配系数不同,故彼此可以分开。 叶绿素的卟啉环结构对光有很强的吸收,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 8、混合液中的两个或多各组分,只要它们的光谱吸收峰不互相重叠,仍然可以根据Lambert-Beer定律(A = k L C)求出各组分含量。Lambert定律:A = k L;Beer定律A = k C。叶绿素a、b在80%丙酮溶液中的Amax分别为663nm、645nm,由此得出:见推导过程 Ca = 12.7 A663 – 2.69 A645;Cb = 22.9 A645 – 4.68 A663 Ca+b = 8.02 A663 + 20.20 A645 9、A663 = Ca.ka1 + Cb.kb1 A645 = Cb.kb2 + Ca.ka2 分光光度计测出,故求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得到此公式。 k——比吸收系数。即溶剂和波长不变的情况下,当物质的浓度(C)为1g/L(0.1%),比色皿的直径(光径,L)为1cm时所测出的吸光度即为比吸收系数。 ε——摩尔吸收系数。即溶剂和波长不变的情况下,当物质的浓度(C)为1mol/L,比色皿的直径(光径,L)为1cm时所测出的吸光度即为摩尔吸收系数。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一)、材料: 叶子花的叶片。 (二)、药品: 碳酸钙、石英砂、丙酮、30%KOH甲醇溶液、苯、50%醋酸、醋酸铜、80%丙酮、石油醚。 (三)、仪器: 解剖剪、滤纸、漏斗、吸量管、试管,三角瓶、洗耳球、离心管、研钵、酒精灯、分光光度计、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离心机、试管夹、试管架。 四方法及步骤 (一)、光合色素的提取: 将植物叶片洗净并用滤纸洗干,取1/2片叶片,放入研钵中并加入少许CaCO3和石英砂及5 ml丙酮,充分研磨,再加入10 ml丙酮,研磨,静止片刻,上清液过滤于三角瓶中,待用。 荧光现象:与光线垂直的方向观察色素颜色。 光破坏作用:1ml色素提取液于室内,1ml于太阳光下,30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3、皂化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色素提取液2.5ml,再加入30%KOH甲醇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苯2.5ml,轻轻摇动,沿试管壁慢慢加入自来水1ml,轻轻摇动后观察,注意观察整个过程颜色的变化。 4、取代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3ml色素,逐滴加入50%醋酸直至溶液变为黄褐色。倒出一半,加入少许醋酸铜粉末,酒精灯上加热,与另一半比较颜色的差异。 (二)、光合色素的分离和吸收光谱: 1、光合色素的提取:将植物叶片洗净并用滤纸洗干,取1/3片叶片,放入研钵中并加入少许CaCO3和石英砂及5 ml丙酮,充分研磨,再加入10 ml丙酮,研磨,静止片刻,上清液过滤于三角瓶中,待用。 光合色素分离:剪取适当长度和宽度的滤纸条→ 用上行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启动剂:石油醚:丙酮:苯=10:2:1。 吸收光谱的测定: (1)、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取色素溶液1 mL,加入丙酮3 mL,摇匀后在分光光度计上400到700 nm处每隔10 nm进行扫描。 (2)、各色素的吸收光谱:上述层析出的3~4种色素,分别剪下后溶于3 mL丙酮中,按上述方法扫描。 (三)、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1、快速测定法:由于叶绿素a、b在652nm处有共同吸收,k = 34.5 L g-1. cm-1。可直接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测定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后浓度单位为mg/dm2 2、分光光度计法:色素提取:将上述植物叶片洗净并用滤纸吸干,准确称取已知Φ的叶圆片0.05g,加入少许CaCO3和石英砂及80%丙酮2ml,充分研磨,转入离心管中(离心机使用),再用5ml 80%丙酮洗研钵,转入离心管中,平衡,5000rpm离心10min, 记录上清液体积,取1ml稀释到4ml。 测定:以1cm比色皿分别测定A663、A645。使A控制在0.1 ~ 0.8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