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苏教版物理物理运动和力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运动和力;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2)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3)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
的物体具有动能。
(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
(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
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
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懂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
到外力之间关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
础上,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
而获得规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
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
实验的基本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
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作力的图示的训练,培养认
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
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重点和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不同,惯性是物体的
一种性质,是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
性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物体运动的
客观规律,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本章在前章所学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
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内容包括: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摩擦力。
其中二力平衡的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物
动;止;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
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
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
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
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
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
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
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
?? 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
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
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
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
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1、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
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若同时
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
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
是 、 、 。
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
已成功实现两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
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
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V;Ⅱ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
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
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v =s/t 方法:用刻度尺测
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常识: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
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
电波 3×108m/s;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
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
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
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 、墨
水瓶高度6cm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
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
(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
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