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25古诗两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2013学年度第 一 学期小学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 主备人
课 题 25.古诗两首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 课文插图、 情境创设法 朗读感悟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客何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_____________。”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五、指导写字先观察字的特点,描红、临写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 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1、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 重点:1、认识6个字,会写3个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生字卡片、《》 朗读感悟法 情境创设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1、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谁写诗赠送给汪伦?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请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还知道了什么?4、过渡:《赠汪伦》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初读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了解诗意:你读懂了什么? 、精读诗句 1、过渡: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4、指名交流,补充。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欲”什么意思? “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 (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体会的? (“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谁能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交流。 感情朗读。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5、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老师还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师读其中一首。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一些离别诗,我们在比一比谁找得多,谁读得好?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五、指导写字先观察字的特点,描红、临写、布置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