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doc

发布:2018-01-28约2.7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 张伟1 曹伟伟2 莫明聪3 李靖4 (1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生化化学教研室 510900) (2广州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理毒理实验室 510900) (3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 510900) (4广州普天达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10900) 【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并做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06例,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5ml检测HbAlc,同时测量血压、做血脂检查,观察HbA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3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均值、舒张压均值、TC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TG正常组与单支组对比,Pgt;0.05,单支组与多支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HbAlc正常组与单支组对比,Pgt;0.05,单支组与多支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HbAlc水平高低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几率具有相关性。合理有效控制HbAlc水平,可以有效预防冠脉病变发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程度关系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013-01 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可以间接反映检测前60-90d内血糖平均水平,而血糖水平又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密切,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1]。因此可以推断,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相关性,为进一步证实此设想,特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并做冠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并做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06例。男性51例,女性55例,年龄30-81岁,平均(54.22plusmn;15.35)岁,其中完全正常22例,定为正常组;左、右主干支或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任一支出现狭窄大于血管容积50%确定为冠心病患者,根据狭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组与多支组,多支组为大于2条冠脉狭窄患者。单支组23例,多支组61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均无慢性传染病、肝肾功能病变、血液系统病变、肿瘤及结缔组织病变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取肘静脉,于清晨空腹取5ml肘静脉血,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贝克曼 UniCel DxC 800 Synchron亲和层析法测定HbAlc,同时对受检对象进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检测及血压测量。为避免人为误差产生,采血与检测,均选择同一组护士及检测师进行。标本检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表示,用t检验,Plt;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病例对比,高血压、收缩压均值、舒张压均值、TC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TG、HbAlc正常组与单支组对比,Pgt;0.05,单支组与多支组对比,差异明显,详见表1。 表1 3组生化指标及HbAlc对比[例, (x-plusmn;s)] 3 讨论 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产物形成糖化血红蛋白(HbAlc)。HbAlc与血糖水平成正比关系。故在诊断糖尿病中,往往以HbAlc为重要依据[2]。 据相关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血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可达80%左右[3],提示血糖代谢异常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相关性。其原因为血糖代谢紊乱HbAlc就会出现波动,相应出现血红蛋白和血糖亲和力改变。血糖增高HbAlc相应增高,血糖下降HbAlc水平下降。HbAlc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产物,故也可出现红细胞摄氧能力改变。HbAlc增高出现机体组织缺氧。冠脉心肌为机体组织缺氧敏感最高组织,出现缺氧就会引发其能力改变。同时血糖水平异常也会导致冠脉内皮细胞损害[3],双向作用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出现损伤加重、血管收缩能力下降、血糖异常致使血管自身修复功能下降。其次,HbAlc可以增加内皮素活性,引起使血管收缩,使本身缺氧的组织更加缺氧。糖基化产物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促进合成胶原减少,同时增加基质金属蛋白,使胶原分解加速,促进版块破裂,最终导致冠脉受损[4、5]。 为证实此项推论,本院通过再次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并做冠脉造影检查患者1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