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厘米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18-07-05约4.68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厘米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第三册第1~3页的内容,完成第2页“做一做”和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厘米的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能力。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的观念。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尺、学具盒、图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师:“育红小学二(1)班的学生正在上数学课,哇!真热闹。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在量数学书的长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数学书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吧!”   二、学习新课,引导探究   1?教学例1。   (1)让学生用自己带的学具量一量。   (2)学生汇报。(7个硬币长,5个回形针长 ……)   设计说明:通过量数学书的长度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量长度的多样化。   (3)讨论:大家量的数学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   学生A:因为我用硬币量的。   学生B:因为我用回形针量的。   师:“要想量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学生C:量的东西要一样。   学生D:量的工具要一样。   (4)做第2页“做一做”。   设计说明:通过这一层次的教学和巩固练习,为统一度量单位,教学“厘米”单位进行铺垫,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估测能力。   师: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用正方形、铅笔等去量物体的长度,那么用什么工具去量呢?   学生回答(尺卷尺厘米尺……)。   2?认识尺子。   (1)出示课件,观察刻度尺,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同桌讨论。   (2)汇报结果:   尺子上有数字。   尺子上第一个数字是0。   尺子上有小格,每小格的长度一样。   尺子上有长线和短线。   尺子上有字母cm。   (注:根据学生回答,屏幕上作出相应的闪动。)   (3)“cm”是一种符号,是厘米的意思,是一个测量单位。   (4)同学们看大屏幕,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长1厘米。(屏幕闪动)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也是1厘米,也就是说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都是1厘米。   (5)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量手指的宽度。   b?图钉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字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c?举例说说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   设计说明:通过体验1厘米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的长度,同时真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服务于生活。   (6)认识几厘米。   a?对着尺师生一起数,从刻度“0”到刻度“2”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   b?学生自己数,从刻度“0”到刻度“3”是几厘米?   c?学生自由发问,并由学生解答。(刻度“0”到刻度“7”是几厘米,刻度“5”到刻度“9”是几厘米……)   设计说明: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再去认识几厘米,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用尺量数学书的长度。   (1)先让学生估测一下数学书的长度。   (2)全班学生动手操作。   (3)指名汇报测量方法。   设计说明:通过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意义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3题。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2?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你觉得它用来测量什么样的物体比较合适?如果用厘米量黑板、教室,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大的距离,我们就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数学第三册第1~3页的内容,完成第2页“做一做”和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厘米的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能力。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的观念。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尺、学具盒、图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师:“育红小学二(1)班的学生正在上数学课,哇!真热闹。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在量数学书的长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数学书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吧!”   二、学习新课,引导探究   1?教学例1。   (1)让学生用自己带的学具量一量。   (2)学生汇报。(7个硬币长,5个回形针长 ……)   设计说明:通过量数学书的长度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量长度的多样化。   (3)讨论: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