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
认识米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第1篇
熟悉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观看力量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看、比拟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看、比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育学生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教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沟通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沟通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日我们就来熟悉米(板书课题)量比拟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量1米的实际长度。
师:教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你能估量一下,从地面到教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依据已有阅历进展估量)。
再估量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量,那我们来做个嬉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渐渐的拉开,其他同学仔细观看拉开的绸带,假如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马上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便利,而且也不简单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假如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方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慧,能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教师这里有一个好珍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教师的身高入手,学生确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估一估1米究竟有多长,既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力量、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根底。
2、熟悉米尺。
出示米尺
熟悉米教学设计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拟长的物体就简单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教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比照、思索学生自主发觉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三、梳理学问,总结升华
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洁的回忆整理,形成根本的学问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四、课堂检测
A卷:
1.两人相互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做单位;
(2)量篮球场的长,用()做单位;
(3)从直尺的01是()厘米;
从直尺的05是()厘米。
3.在(
)内填写适宜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9(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
B卷:
1、选用适宜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
曲别针长3()一张床长2()
教室长10()桌子高90()
操场长200()一个杯子高10()
桌子长100()或是1()
2、推断:
(1)小红身高是145米。()
(2)操场上的跑道长300米。()
(3)米和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