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全校非信息、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总学时数为51,实验教学时数为34,学分为4,具体学时分配见附表。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有:《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数据库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与术语;Visual FoxPro的环境、工具、数据类型、表达式和函数; Visual FoxPro表的建立、输入、索引与查找、统计计算等操作;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基础知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子程序、参数传递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包括Visual FoxPro标签、文本框、编辑框、命令按钮、命令按钮组、组合框、列表框、选项按钮组、计时器、表格、页框、数据环境等对象的使用,表单的建立与操作;Visual Foxpro数据库的建立、表间关联操作、SQL查询语句的使用等。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运用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基本程序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编制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程序,以便于学生较好地理解计算机在各个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1章 数据库基础知识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性能指标、系统界面和设计工具,以及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语言基础,主要包括数据类型、表达式、常用函数及文件类型等。
基本要求:
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与数据模型等。熟练掌握Visual FoxPro用户界面、常用数据类型、常用函数,掌握命令格式、文件类型、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的组成等。了解Visual FoxPro系统性能指标、设计工具。
教学难点:
数据类型与函数。
第2章 数据表的操作
基本要求:
理解表结构的概念。熟练掌握表结构的建立,表内容的编辑,OL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表记录的显示与指针移动,表记录的删除,表内容的排序及索引的建立,索引的打开与关闭,并设置主控,表内容的查找。掌握表的统计计算、表的内容复制与数据追加。了解文件管理类命令。
教学难点:
OL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逻辑删除与物理删除,索引的概念及索引文件的操作。
第3章 数据库的建立与操作
教学内容:
数据库表与自由表的概念,数据库的建立、打开、修改、添加表、删除表、关闭等命令;工作区概念及其区号、别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多表的联访,永久关联、临时关联的建立,数据库完整性的概念。SQL-SELECT结构查询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
基本要求:
理解数据库与自由表的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建立、打开、修改、添加表、删除表、关闭等命令。熟练掌握工作区概念及其区号、别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多表的联访,永久关联、临时关联的建立,掌握数据库参照完整性的编辑。熟练掌握SQL-SELECT结构查询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库表间的永久关联与临时关联的建立与作用。
第4章 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内容: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命令文件的建立、修改和运行;赋值命令、输入命令、输出命令以及环境设置命令;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选择、循环)以及多种结构的嵌套;子程序、过程和自定义函数的设计,以及调用与返回规则;参数传递(传值和引用)规则;内存变量作用域。
基本要求:
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熟练掌握程序控制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多种结构的嵌套)。掌握子程序与过程程序设计、参数传递及作用域、自定义函数。
教学难点:
多种结构嵌套的程序设计。
第5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内容:
类、对象、事件、方法、属性、消息等概念;表单文件的建立、修改和运行;常用属性的功能及选择;常用事件及触发顺序;常用方法的功能和使用;常用控件和容器的选择和使用;对象引用方法和程序编写;数据环境的添加,表单中新属性和新方法的建立。
基本要求:
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掌握Visual FoxPro中的对象、类、消息、等、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掌握常用事件及触发顺序、常用方法的功能和使用,初步了解表单事件代码的设计。
教学难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Visual FoxPro中的对象与类、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概念的导入与讲述,表单事件代码的设计。
第章 控件第章 表单基础知识 第2章 数据表的操作 第3章 数据库的建立与操作 3 2 第4章 结构化程序设计 期中考试 2 第5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 3 2 第6章 常用表单控件 12 8 第7章 表单 3 2 第8章 查询、视图及报表设计 3 2 实验考核软件练习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