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营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于1992年4月8日,世界上靠人工全静脉营养孕育之第一人。”以上是蔡惟在《吉尼斯大全》记录内容。 此为小蔡惟3岁时的有关报道 (七)微量元素 4、注意事项:TPN时,如大于4周不供给微量元素,血中浓度下降,以后出现缺乏的相应临床症状。但每天供给的微量元素量尚待确定,可进一步观察确定。 (八)肠外营养期新生儿每天电解质需要量 (mmol /kg.d )早产儿 足月儿 钠 2.0~3.0 2.0~3.0 钾 1.0~2.0 1.0~2.0 钙 0.6~0.8 0.5~0.6 磷 1.0~1.2 1.2~1.3 镁 0.3~0.4 0.4~0.5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使用儿科杂志2006年9月21卷第九期 (八)无机盐 2、作用:电解质主要是维持血液酸硷平衡和水盐的平衡,以保持机体有稳定的内环境,在营养代谢中也有重要的作用,钾、磷等也参与了组织的构成和能量代谢过程。 (八)无机盐 3、? 用法:将计算量加入营养液中均速静脉点滴。因钙、磷加入营养液中不稳定,易发生沉淀,应另外单独输入。 八、全和一营养输液方式的 研究和应用 传统的静脉营养输液以多个吊瓶为容器,经一条输液管同时或相继输入,为简化静脉营养的实施,70年代起国外有人研究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混合在一起静脉点滴,被称为“三合一营养液(Three in one)”,后来又将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等都加在一起静脉点滴,又称为“全合一(All in one)”营养液。近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溶液的配伍。 八、全和一营养输液方式的 研究和应用 1、全合一营养液的输注优点 (1)能减少营养液的污染机会,可在无菌的条件下一次性完成配制; (2)可提高营养效果,因氨基酸和非蛋白热卡同时输入,能提高氮的利用率,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3)简化操作过程,便于临床护理。 八、全和一营养输液方式的 研究和应用 2、配制时应注意: (1)现用现配,不宜长时间保存。 (2)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均为高渗溶液,应先加入葡萄糖、氨基酸液中稀释,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中摇匀后再混合。 (3)氨基酸对脂肪乳剂的稳定性有缓冲作用。 全 合 一 营 养 液 的 输 注 九、新生儿静脉营养时的 并发症和防治 1、? 感染性并发症:包括营养液污染和插入导管的感染。 处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每天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局部皮肤,更换敷料、输液器。输入营养液要新鲜配制,如导管有污染时应拔除导管。 九、新生儿静脉营养时的 并发症和防治 2、? 损伤并发症:包括导管打结、堵塞、脱位、气胸、血胸等。 处理:导管插入勿过深(容易打结)、过浅(容易脱位),如发生血胸、气胸应拔除导管,对症处理。不宜由导管处取血化验、输血、输血浆、推药等,以免发生血栓堵塞。 九、新生儿静脉营养时的 并发症和防治 3、? 营养代谢紊乱: (1)糖代谢紊乱最常见:如输入糖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可发生高血糖—大量尿糖--渗透性利尿—高渗性脱水—抽搐。如突然停止输入高浓度葡萄糖时,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可发生低血糖性休克。 九、新生儿静脉营养时的 并发症和防治 处理:控制葡萄糖的浓度和速度,(早产儿:5~8mg/kg.min,足月儿:8~12mg/kg.min),必要时加用胰岛素(早产儿0.5~0.75IU或8~12克糖+1IU胰岛素),监测血糖、尿糖。最好遵循这样的原则:输入葡萄糖由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停止,以免发生糖代谢的紊乱。 九、新生儿静脉营养时的 并发症和防治 (2)蛋白质代谢紊乱: ①高氨基酸血症和高氨血症: 预防:选用适合于新生儿及小儿的氨基酸制剂;控制每天氨基酸的入量;对高血氨者可加用精氨酸治疗(0.5~1mmol/kg.d 血氨 精氨酸 尿素);尿素氮 70mg/dl,则氨基酸用量减少。 九、新生儿静脉营养时的 并发症和防治 ② 肝功能损害:多发生在氨基酸用量大于2.5g/kg.d或长期输入者,应减量或停用,待转氨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