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可编辑 可编辑 如何提高小儿头皮 静脉穿刺水平 如何选头皮静脉 如何穿刺 如何固定 如何对家属进行指导 教学内容 小儿头皮静脉分布图 常见血管 正中静脉 额上静脉 眶上静脉 颞浅静脉 耳后静脉 枕后静脉 正中静脉 头皮静脉的选择 特点:丰富、表浅、易于固定; 分支甚多、交错成网 正中静脉 粗、直、不滑动、易固定 额上静脉 较粗、长、略弯曲 颞浅静脉 粗、直、暴露明显、易滑动、易肿胀 眶上静脉 较短、深浅难掌握、不易固定 耳后静脉 明显、易滑动、不易固定 选 血 管 不同类型血管的穿刺手法 血管较深— 触摸法 加大进针角度(约为15°~30°) 血管较滑— 固定法 固定静脉的上下端 血管表浅— 挑针法 几乎平行进针(约为5°~10°) 肥胖或水肿患者—按压法 小儿头皮动静脉的鉴别 特征 头皮动脉 头皮静脉 颜色 淡红或与皮肤同色 微蓝 搏动 有 无 管壁 厚、不易压瘪 薄、易压瘪 注药 阻力大,液体滴入困难,局部血管呈树枝状突起,颜色苍白 阻力小 血流方向 离心 向心 穿刺前期准备 评估:患儿年龄、病情、营养状况 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 输注药液情况 指导家属配合 进针时机 最佳是小儿刚开始啼哭 进针点 避免在凹处进针 进针角度 一般5°--15° 进针距离 较短的血管应离血管一定距离 进针感觉 穿皮感、硬膜感、脱空感 穿刺时技巧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穿刺后固定 (1)将头皮针塑料管弯成“s”字型,形成 的弯曲多且曲率小形成缓冲,根据力学原 理,针头的横向拉力减小 (2)将头皮针塑料管下垂部分固定在患儿 的耳廓上,针头以外相应又增加了一个固 定点,针头所受横向拉力相应减小,针头 的稳固性增加 1、由于患儿烦躁哭闹、发热患儿退热期等出汗较多时,胶布粘贴不紧; 2、有些小儿头发很长,为了美观,患儿家长要求给患儿头发剃少些,致使胶布粘贴不牢固; 3、静脉穿刺成功后,患儿家长为了避免小儿哭闹,抱在怀里不外地摇晃,使针头滑出血管外 头围固定法 头围固定法 材 料:取一条长约35~4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缝住成一 圆圈或用胶布绕头部围一圈。 方法:如图 穿刺后护理 请您按正确的方式抱好您的宝宝,避免液体肿胀 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 A、刺入过浅 B、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内 C、针头已刺破对侧血管壁,针头部分在血管内、部分在血管外 D、刺入过深 小结 1、血 管 选 择 2、穿 刺 技 巧 3、妥 善 固 定 感谢大家的指导!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