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婴 幼儿.pdf

发布:2020-10-06约1.12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婴幼儿最普遍、 最常用的给药、 给液方法之一。 在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是 护士常用的技术操作。作为儿科护士有效的静脉穿刺 ,是配合医生抢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 头皮静脉 穿刺 原因 分析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由于小儿血管细小, 以及小儿不合作等一些因素经常使穿刺不成功 [ 1 ]。 以我们在儿科工作多年的心得体会以及查阅一些参考文献, 现就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 因和处理做总结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小儿自身的原因 ( 1 )血管细小,特别是肥胖患儿皮下脂肪厚致使静脉不明显; (2 ) 脱水及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血容量不足, 血管塌陷, 穿刺时回血慢及无回血等情况致穿刺难 度加大;( 3 )长期反复穿刺使大量血管受到破坏,造成皮下出血影响血管的选择; (4 )患 儿高热及营养不良时血管脆性增加; ( 5 )由于寒冷及缺氧时婴儿发绀致使皮肤青紫,严重 影响血管的观察; (6 )患儿恐惧,穿刺不合作。 1.2 环境因素 ( 1 )光线不足;(2 )温度低血管收缩。 1.3 家属因素 家属过于担心患儿,情绪激动,要求护士一针见血 ;坚持自己选择穿刺部位; 及对操作者不信任等因素,给操作者造成心理压力。 1.4 操作因素 ( 1 )操作者经验缺乏,技术不熟练; (2 )心理因素不稳定,缺乏自信如: 紧张,烦躁,焦虑等; (3 )穿刺针、血管选择不合适; (4 )进针位置角度不适合; (5 )进 针太快,见回血时针尖已穿破血管或还未见回血但已穿破血管下壁; ( 6 )见回血后潜行过 多穿出管壁; (7 )固定时方法不正确致使针尖扎破管壁或针头滑出管壁。 2 处理办法 2.1 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专门的小儿静脉穿刺室 ,保证光线充足,调节合适的室温。护士必须 耐心 ,细心挑选血管 ,应选择走行直 ,粗大 ,富有弹性的额正中静脉 ,颞浅静脉 ,耳后静脉。 手应轻、 准、稳 ,掌握好角度进行穿刺[ 2 ]。选择好血管,针头后,剃去局部毛发(穿刺前对进针部 位估计黏贴胶布的位置, 剃去该部位的毛发, 范围包括进针点前后各 3 cm 左右的部位即可, 以保证胶布的牢固固定) 。充分暴露血管,准备好胶布,将患儿置舒适及方便操作的体位, 并固定好患儿头部。 2.2 加强技能训练 苦练基本功,掌握扎实的穿刺技术。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冷静,与患儿 家属多沟通。 2.3 穿刺前准备 穿刺前要安抚患儿,消除恐惧感,分散其注意力以减少哭闹。对不合作的 患儿在可能的情况下, 让患儿家属回避, 由其他护士协助固定好患儿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 再交托家属,以避免家属给操作者造成心理压力。 2.4 对特殊情况的处理 ( 1 )肥胖患儿, 血管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