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教案6.pdf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教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教案6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
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
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
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恐龙是古爬行动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
达四五十吨。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在地球显
瓢砸皇薄?nb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这两
篇短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一篇通过对“被压扁
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
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
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2页共17页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二、思路分析
《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明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
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紧密相连”表现在哪里?有哪些事实能证明它们是互相“产生影响”
的?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既然寒冷的气候不适应恐龙的生活,恐龙是如何
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
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
力证明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原因的一个新观点——一个巨大的
小行星或童星对地球的撞击,引起人们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兴趣、并且
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
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然后从地质学发现的证据上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
该是撞击。
三、段落结构
《恐龙无处不在》的段落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
第3页共17页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
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
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