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纺纱学粗梳毛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粗纺毛纱工艺与质控
第一节粗纺呢绒产品分类
1、原料分:①纯毛品②混纺品③交织品④纯化纤织品
2、用途分:①衣着用品②工业用③特种用品(国防)
④装饰用品
3、花型 、色泽分类 : ①素色②条纹③格子④提花
4、组织结构分类:
单层: 平、斜、缎纹及变化
二重织:经、纬、二重
双层组织
多层组织;5、呢绒外观 ①纹面②呢面③绒面④松结构
6、按平方米重量分
薄 中型 厚型
一般 300克/m2 301~ 400克/m2 401~ 500克/m2
大衣 450克/m2 451~ 555克/m2 551~700克/m2
7、按商品名称
①麦尔登、 ②大衣呢、③海军呢、④制服呢
⑤女式呢、⑥粗花呢、⑦大众呢、⑧其他
;第二节工艺流程
一、毛染产品(典型的纺纱工艺流程)
初加工→散毛染色→纺纱→准织→染整
二、匹染产品(典型流程)
初加工→纺纱→准织→染整(染色)→成品
三、原毛初加工
洗毛→洗净毛→(炭化毛)
四、纺纱流程
配毛 →和毛→梳毛→细纱→络筒→蒸纱;第三节工艺设计
设计程序:
粗梳毛纺产品使用的原料广而杂,整理方法多样,风格各异。一般应根据织物的品质风格确定纺纱特数和捻度,再选择原料种类、混合比进行配毛,最后进行纺纱。
进行纺纱工艺设计时,由后推至前,先确定细纱机的工艺参数,再确定梳毛机输出粗纱重量,选择梳毛机工艺参数,然后确定和毛工艺,同时还须考虑前后道设备的产量平衡。;一、和毛工艺设计
和毛工艺主要进行配毛、和毛及加油工艺设计。
1、配毛
粗梳毛纺产品使用的原料广而杂,一般根据成品的风格和质量要求及纺纱性能等,选用原料种类。;⑴ 根据呢绒风格:根据产品风格特征和品质要求确定混合成分,使混料性能与产品的质量要求一致。
⑵ 根据毛纱用途:根据毛纱的用途确定混料组分。如经纱要求足够的强力,应选用强力较大、长度较长的纤维;而纬纱则可用较短的纤维,以改善手感及缩绒性。
⑶ 混料组分要适应加工工艺要求:应根据各种原料的可纺性能进行配毛,减少纱支疵点产生和降低断头率。纺细特纱,要用较细较长的??或掺入一定量化纤,纺粗特纱所用原料可差些,短毛含量亦可多些。;⑷ 生产成本:确定混料组分要考虑成本。原料成本一般占成品成本的70%以上,故应在保证成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价廉的原料。
⑸ 混料成份考虑生产后变化:应考虑加工过程对混料各组分的影响。例如:混料各组分的制成率不同;混料各组分在成纱截面上分布趋势不同,粗的、短的、模量小的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长的、细的纤维易分布在内层;在生产混色混纺织物时,成品的色样不一定等于混料的色样;后整理的加工影响等。;2、和毛
和毛工序作用:开松、混合、加油。
3、混合
要做到毛纱任意片段中所含纤维成分一致,必须使混料各组分纤维混合充分,这是生产高质量毛纱的关键之一。
;⑴ 混合方法
在混合前,对各组分的纤维,特别是易产生毛粒、色泽差异大、有结并的纤维,必须进行预开松,清除部分杂质,获得一定程度的混合。经开松后,各组分体积增大,为纤维间进一步混合均匀打下基础。如混料中组分多且各组分的配比差异较大,应先将几种数量少的组分,经一次或两次混合组成一种新的组分(“假和”),然后再将 “假和”成的原料与大批量原料进行混合。若混料组分少,而配比相差大,应从数量大的组分中取一小部分与批量小的组分进行“假和”,再与剩余的那部分混合。对于有色原料的混合,“假和”方法使用得也很多。
;(2)混合步骤
① 铺层
根据各种组分在混料中所占的数量及毛仓容量,决定铺层数。每层厚以20cm为宜,各种组分的铺层要交错进行。若混料的数量大,可将各组分按比例先分成若干大层,每大层原料中的小层厚,视各组分配比关系确定。
如果混料中组分种类多,主要性质差异大,个别组分的量小时,为了获得混合均匀的效果,可用两次铺层法,即第一次铺层时将组分分成若干类,每类再与其他组分交错铺层。
铺层愈多,均匀度愈好,每层的重量不匀率愈小,均匀度愈好。;② 直取翻动
将毛仓内铺好的毛层,由上向下垂直截取,每次取下的原料应包括混料中的各种组分,每次直取的数量不宜过大。截取下的混料要翻动,使各组分进行初步混合。每次截取的量愈小,各组分之间及各组分内部的混合效果愈好。
③ 开松混合
将横铺直取过的原料,喂入和毛机进行开松混合。此前,这些组分虽经初步开松,但仍成块状,同时将混料进一步混合。当混料成分复杂,对混料混合质量要求较高时,则需经过2~3次和毛机处理。;(2) 常用和毛工艺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