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传动与控制》教学大纲 (2).docx
1
《机电传动与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电传动与控制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专业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mechanicalDriveandControl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8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支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无人机设计组装与制作
授课时间:1-16周星期二3-4节
授课地点:莞城6411R,机电楼204电工实验室
授课对象:2023智能制造系1、2班
开课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叶荣冠/副教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后的一节课、实验楼307R、面答/微信、officehour:每周一3~4节课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报告
使用教材:凌永成,机电传动控制(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4月。
教学参考资料:程宪平,机电传动控制(第5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
课程简介:
《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是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所需电学知识结构的主体,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机电设备电气传动与控制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机电传动控制的一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分析、设计和使用机电传动控制系统和装置、器件的基本技能,获得机电工程师必备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2
目标1:
了解机电传动与控制系统的类型和运作方式,掌握直、交流电动机的力学概念、基本原理、运算和应用。
1-3具备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专业实际动手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基础科学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相关知识,对智能制造工程问题具有解决能力
目标2:
理解机电传动与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各类低压电器与电气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数学模型,应用于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
2-2能熟练掌握利用现代文献检索工具调研、分析和解决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智能制造工程复杂问题进行识别与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目标3:
了解机电传动与控制系统的特性与规律,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技术参数,并能应用于机电传动与控制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分析,并解释数据。
4研究:能够熟悉智能制造工程的机械加工、机械设计、单片机编程、PLC控制、工业机器人集成、工业物联网运维等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研究精神,为智能制造工程复杂问题提出有效研究手段并将问题有效解决。
目标4:
理解机电传动与控制系统的电器原理图、安装接线图与实际接线操作,选用满足需求的现代软、硬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和实验。
5-2能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分析其局限性。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工程复杂问题,合理选用适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具,进行预测与模拟并做可行性分析。通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发掘更多有效解决问题的现代工具。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授课教师
学时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教学模式线下/混合式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程目标
3
1
绪论
叶荣冠
2
机电传动系统的组成、控制与发展历程。
重点:研究对象、机电传动与控制的基本概念课程思政融入点:感知机电传动系统研究对象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们对机械工程的热情并认识到我国在高精尖技术上的不足。
劳动教育:下课后要求同学捡拾桌下垃圾,并将桌椅排整齐。
线下
讲授
目标2
2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叶荣冠
2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与负载特性重点:机电传动系统的稳定运行
难点:机电传动系统的过渡过程
线下
讲授
1次
目标1
3
电动机的分类、结构与特性
叶荣冠
2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应用重点:电动机的转矩特性难点: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线下
讲授
目标3
4
电动机的效能与选用
叶荣冠
2
电动机的效率、提高措施、能耗等级与标识。重点: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难点:直流电动机的特点及应用
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电动机工作原理和机构间传动效能,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和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线下
讲授
目标4
5
低压电器、熔断器与接触器
叶荣冠
2
低压电器的分类、熔断器及接触器的技术参数。
重点:熔断器的使用与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