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GDT几何形状公差.ppt

发布:2017-05-29约2.55万字共1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t A ? t A ? t A B C B 最大实体要求 Maximum Material Requirement 1)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当 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MMS)时,允许其形位公差值超 出在最大实体状态(MMC)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要求。 2)最大实体要求可以只用于被测要素,也可同时用于被测要素和 基准要素(图75)。但这些要素必须是尺寸要素。 图 77 最大实体要求的标注形式为加 M 。 M M M M M M 完工尺寸 轴线直线度公差 ? 20(MMS) ? 19. 75 …… ? 19. 5(LMS) ? 0.5 ? 0. 75 …… ? 1 ? 20 ? 0.5 M 0 - 0. 5 图 78 3.1)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图78、图79) 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在给定的长度上处处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实效 边界(MMVB),即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应超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且其 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寸(MMS)和最小实体尺寸(LMS)。 该要求的实质是:框格中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值是该要素处于最 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出的(即被测要素在MMC时就允许有一个形位 公差值),而当被测要素的尺寸偏离了MMS后,被测要素的形位误差 值可以超出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形位公差值,即可从被测要素的 尺寸公差处获得一个补偿值。 图78是最大实 体要求应用于被测 要素,而被测要素 是单一要素。 图79是最大实 体要求应用于被测 要素,而被测要素 是关联要素。 两者主要区别 为后者的圆柱公差 带必须与基准A垂 直。因为它是定向 公差(垂直度)。 图 79 MMS LMS 3.2)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情况相当复杂。此时必须注 意基准要素本身采用什么原则或要求。 基准要素本身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则相应的边界为最大实体 实效边界;基准要素本身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则相应的边界为 最大实体边界。 当基准要素的实际轮廓偏离其相应的边界时(即其体外作用尺寸 偏离其相应的边界尺寸),则允许基准要素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其 浮动范围等于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与其相应的边界尺寸之差。 此种要求公差值的补偿是通过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来实现 的,故不能简单的用图表来描述其补偿关系(GM A-91标准用图表 来描述是错误的)。 5) 最大实体要求的零件一般用综合量规或检具测量其形位误差,此外还必须用通用量仪测量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是否合格。 4) 最大实体要求主要使用于只要能满足装配的场合。 当基准采用基准体系,第二基准和第三基准为尺寸要素又采用 最大实体要求时,作为第二基准对第一基准,或作为第三基准对第 一基准、第二基准将有位置公差的要求。因此我们看到GM的图样 上形位公差的框格很多,而其中有些框格就是表示上述要求的。这 些框格仅用来确定综合量规或检具上基准定位销的尺寸,在测量时 一并带过,无须再单独检查。见下页图80。 两者区别为: 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基准孔的基准定位采用圆柱销,与零件的实际基准要素有间隙,可产生补偿值。 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基准孔的基准定位采用圆锥销或弹性销,与零件的实际基准要素无间隙,不能产生补偿值。 当基准采用基准体系,第二基准和第三基准为尺寸要素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则基准要素与被测要素遵守独立原则。 6) 说明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都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 实效边界: MMVS = MMS + t = 24.4 + 0.4 = 24.8 7) 实例 基准要素遵守最大实体 实效边界: MMVS = MMS + t = 15.05 + 0 = 15.05 原则1 第三基准对第一基准、第二基准的位置公差要求,无须检查 0.0 M 最大实 体实效 边界 = 最大实 体边界 = ? 50 0.03 M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4 - 0.03 = 3.97 图 80 第二基 准对第 一基准 的位置 公差要 求,无 须检查 上格: MMVS = MMS – t = 10.7 – 2.8 = 7.9 下格: MMVS = MMS – t = 10.7 – 0.3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