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纤支镜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护理探究.doc

发布:2018-01-30约2.9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纤支镜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护理探究 肖梅 (湖北省襄樊市结核病防治院 441300) 【摘要】目的 观察对运用经纤支镜治疗的内膜结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分析其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录出于2010年元月到2013年元月间就本院住院部中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50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纤支镜进行化疗,每周1次,一个疗程为2个月,而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就治疗后的显效率为20.00%,研究组则为36.00%;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8.00%,研究组的为88.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胸部X线、血沉、痰抗酸杆菌、纤支镜检查结果治疗前后均得到显著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运用经纤支镜治疗的内膜结核患者实施其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支气管内膜结核 纤支镜治疗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289-01 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是一类发生于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下层的结核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在活性肺结核的发生率约为10%到40%[1]。常规的治疗是让患者单纯服用抗结核药物来进行病情治疗,但此类药物在到达支气管粘膜等病变部位时已经损耗了很大一部分,此时的药物浓度较低,药效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疗效欠佳。为进一步提高对此症的治疗效果,本院就探讨对运用经纤支镜治疗的内膜结核患者实施其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特开展了专项工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将收录出于2010年元月到2013年元月间就本院住院部中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50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在1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岁;其中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15例,男女比例为1:2.33。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两组就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gt;0.05),均可纳入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普通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化疗,即仅服用抗结核药物。研究组再次基础上,结合纤支镜展开EBTB的化疗,每周进行一次病变部位的冲洗及坏死组织的清除,最后向病灶周围注射抗结核药物,一个疗程为2个月,而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 1.3 护理 1.3.1 术前临床护理 手术本身可给患者带来强烈精神刺激,对手术的担忧程度因人而异,所以在手术前医生及护士应当做好患者情绪的安抚工作,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案和具体治疗措施,手术利弊、风险等,让患者全方面了解该手术,以降低患者在接受手术前的焦虑等心理负担,让患者建立起对主治医师的基本信任。在手术前必须禁水、禁食3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相关药物,为手术做好全面准备工作[2]。 1.3.2 术中临床护理 提供患者良好的医疗环境,保证手术有序无误的进行,术中要求患者配合主治医师,取仰卧位,头后仰等姿势以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注药后嘱咐病患尽量避免咳嗽,为了保证药物被最大量的吸收还应让其侧身躺卧10分钟左右[3]。对于患者就手术过程中应密切监视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停止手术。另手术中也应时刻给予患者尽可能的心理疏导,以保持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的顺利完成。 1.3.3 术后临床护理 为病患提供一个整洁、安静、温湿度均适宜的病房休养环境,最大程度的减少噪音或人员干扰。术后回访患者,了解患者术后身体病症变化,如: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并告知患者术后体温略微升高是正常现象,避免过度不必要的担忧,让患者保持好的身体、心理状态最快的恢复,做好术后康复指导。 2 结果 2.1 如表1所示,普通组的治疗后的显效率为20.00%,研究组的为36.00%;总有效率普通组为68.00%,研究组的为88.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普通组和研究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