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路由器与交换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路由与交换技术;交换机基本原理;;2. 局域网的三种帧交换方式
局域网交换机在传送数据时,采用帧交换(Frame Switching)技术,该技术包括三种主要的交换方式,即
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
直接通过(Cut Through)
自由分段(Fragment Free)
;交换机的简单分类
1. 模块式与固定配置式
按交换机的配置可否改变,可把交换机分为模块式和固定配置式。
(1) 模块式:模块式交换机的模块可以插拔,模块通常是100Mb/s或1000Mb/s光纤接口模块,或1000Mb/s的RJ-45接口模块,或堆叠模块。交换机上则有相应的插槽。使用时,模块插入插槽之中。模块式交换机配置灵活,模块可按需要购买。一般说来,模块式交换机的档次较高。
(2) 固定配置式:固定配置式交换机的接口固定,硬件不可升级。;2. 第二层、第三层与第四层交换机
(1) 第二层交换机:第二层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的每个端口拥有自己的冲突域。如果第二层交换机具有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Network)功能,则每一个VLAN成为一个广播域。
(2) 第三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根据目的IP地址转发数据报,与后面要讨论的路由器相似,它也必须创建和动态维护路由表。但是,第三层交换机能做到“一次路由,多次交换”,即第三层交换机能够把报文转发到不同的子网,并在后续的通信中实现比路由器更快的交换。
(3) 第四层交换机:第四层交换机可以解释第四层的TCP和UDP信息,允许设备为不同的应用(使用端口号区分)分配各自的优先级。这样,第四层交换机可以“智能化”地处理网络中的数据,最大限度地避免拥塞,提高带宽利用率。;交换机的外观
交换机的前面板由多个RJ-45接口组成,用来连接计算机或其他交换机。面板上有若干指示灯,其亮、灭或闪烁分别反映交换机的工作状态。
后面板的串口是交换机的配置口,用串口线缆与计算机的串口连接,可实现对交换机的配置操作。此外,还有扩展接口等。;交换机的内部组成
(1) CPU(中央处理器):交换机使用特殊用途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2) RAM/DRAM:主存储器,存储运行配置(数据缓存,MAC地址表),running-config文件。
(3) NVRAM(非易失性RAM):存储备份配???文件等,如startup-config。
(4) FlashROM(快闪存储器):存储操作系统、启动配置文件等,是可擦写、可编程的ROM。
(5) ROM:存储开机诊断程序、引导程序和操作系统软件。;共享式与交换式网络
采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传输介质的网络,使用集线器或交换机作为网络的中心。计算机之间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进行数据的转发。
1) 集线器与共享式局域网
集线器通常称为Hub,按其使用的技术可分为被动式集线器与主动式集线器。前者只提供简单的网线集中和转发数据的工作,后者可对数据作一定的处理。
集线器按端口的传输速率(带宽)来分,有10Mb/s和100Mb/s两种。通常所说的集线器是指的共享式集线器,其带宽是所有端口共享的。例如一台16端口的100 Mb/s的集线器,当全部端口都使用时,每一端口的带宽就只有100 Mb/s的1/16。由集线器作中心设备的局域网(以及总线型拓扑的局域网)称为共享式局域网。;集线器的全部端口属于同一个冲突域,集线器在端口之间转发数据帧时采用向所用端口广播的方式进行,因此其全部端口又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单一的冲突域和广播域使网络在通信繁忙时容易产生阻塞和广播风暴。
随着交换机价位的降低,共享式集线器正逐渐退出局域网领域。 ; 2) 交换机与交换式局域网
交换机可以看作是高档的集线器,有时也被称之为交换式集线器。它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如端口之间的通信可全双工进行,能实现数据的线速转发等。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端口带宽的独享。
例如,一台100 Mb/s的交换机,在使用时每一对端口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都是100 Mb/s,不会随着使用的端口数的增加而降低。
应当注意的是,只有网卡和交换机两者的带宽都为同一值时,才能实现以该速率传输数据,否则,只能按二者中较小的一个速率传输。例如,只有网卡和交换机都是1000Mb/s时,才能实现1000 Mb/s的传输速率,同时,使用的传输介质还必须支持该传输速率。这一特性称为带宽的自动协商或者带宽的自适应。通常把由交换机作为中心设备的局域网称为交换式局域网。
;路由器基本原理;图3 路由器原理示意图;路由器工作流程;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包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包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
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工作的关键。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