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和路由器.ppt
RIP协议建立路由表的过程路由器K在收到相邻路由器X的信息后,就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处理:若原路由表没有到网络Y的项目,则增加到网络Y的项目。若原路由表已有到网络Y的项目“到目的网络Y经过路由器Z距离为M”,则在M?N?1时,就进行更新,否则不变。更新后到目地网络Y的下一站路由器应为X,而距离是N+1。经过一段时间后,更新过程就收敛到所有的路由器能建立起自己的路由表。若3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将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路由器,即将距离置为16。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慢收敛问题)。即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RIP允许一个通路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若跳数为16则表示不可达。因此只适用于小型互连网。RIP存在的问题2)HELLO协议HELLO协议:是基于路由的网络时延。最初NSFNET中用了HELLO协议,目前已不用。HELLO协议提供两种功能:使各机器的时钟得到同步。每个机器都能计算出到目的主机的最小时延路由。HELLO协议的原理:参加交换HELLO报文每一个机器都有一个相邻机器时钟的最佳估算值表。一个机器在发送分组时,要加上一个时间戳,写入当前的时钟值。当从相邻路由器发来的分组到达时,机器计算分组在链路上的时延:从对相邻机器时钟的估算值减去分组中时间戳上的时钟值。所有的机器要周期性地向相邻机器发出轮询,以重新建立时钟的估算值。HELLO协议有的局限性:Hello不能快速更新,否则会导致选路的振荡;使用HELLO协议的范围不能超过256个机器;每个机器所使用的路由表需要由人工来配置。3)开放最短通路优先协议OSPF(1)OSPF不用UDP而是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协议字段值为89),并且数据报很短。这样做可以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06网络拓扑发生变化,链路状态数据库就进行更新,使各个路由器能够重新计算出新的路由表。OSPF的更新过程收敛得快;04开放最短通路优先协议OSPF:使用最短通路优先SPF算法,基于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01每一个路由器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数据,算出自己的路由表;03OSPF依靠各路由器之间的频繁交换信息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并维持这数据库在全网范围内的一致性;05所有的路由器都维持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链路状态”就是该路由器都和哪些网络或路由器相邻,以及将数据发往这些网络或路由器所需的“度量”(metric)。“度量”可以表示费用、距离、时延、带宽等等。023)开放最短通路优先协议OSPF(2)提供路由服务类型:如可要求低延迟或高吞吐量,路由时不仅依据路由目的,还要依据服务类型要求;提供负载均衡:若到某个目的站具有多个具有相同代价的路径,OSPF将均分负载给各个路径。而RIP对每个目的站只算出一条路由。提供互联网的“域”划分能力,每个区域内的拓扑结构对区域外部是不可见的。因而每个单位仍可独立地改变其区域内的网络拓扑结构。提供了灵活的网络扩展能力;OSPF规定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需要有授权,提高安全性。OSPF协议可对多点接入的局域网采用了指定的路由器的方法,使广播的信息量大大减少。外部网关协议BGP:提供了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交换各自系统中网络可达性的方式。有两种类型EGP和BGP:随着Internet的扩大,在1989年起新的外部网关协议EGP叫做边界网关协议BGP公布了。BGP的较新版本是1995年公布的BGP-4。BGP使用TCP,两个BGP路由器在进行通信时先要建立TCP连接,交换所有的BGP路由表。1982年开发了EGP,适用于最初的树型拓扑结构的Internet.BGP用来在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BGP允许使用基于策略的选路,包括政治、安全或经济方面的考虑。通过执行管理员预先指定的策略,BGP可以实现进行路径选择。BGP基于距离向量,但不是仅保留目的地址和费用(跳数),而且还保留到每一个目的站的完整路由。BGP也不是把到每一个可能的目的站的费用周期性地通知其邻站,而是将它使用的每一个路由告诉其邻站。1234566.3.3外部网关协议BGP6.4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位于网际层。IGMP是用来进行多播(组播)的。多播并非同时向多个目的站独立地发送数据报。多播的数据报仅在传送路径必须分岔时才将数据报复制后继续转发。多播由多播路由器来实现。采用多播协议可明显地减轻网络中各种资源的消耗。IGMP类似于ICMP:IGMP使用IP数据报传递其报文(即IGMP报文加上IP首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