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ppt

发布:2017-07-05约3.54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典园林 2)、小中见大,大中有小   留园空间结构的处理,采用了空间大小对比,以及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将空间进行空透、灵活、虚实的处理,使园林占地不大,却让人感到园内层次丰富。 3)、曲径通幽,步移景异 全园以廊为脉络,在中部爬山狼与云墙结合,沿山脊线明暗变化,高低曲直,透违延伸;在东部游廊迂回于厅堂轩斋之间,穿珠引线,将建筑与峰石、树木分割成大小变化、特色分明的园林小空间。曲折的长廊增加园内的层次感,使人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空间流畅,虚实有致   留园的设计主要是以山、池、树、石为主,亭、台、楼、阁为辅,通过景物与房屋的空间组合,使之相互穿插、渗透、融合,将小空间转化为视觉的大空间。 *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 1、苏州拙政园 2、苏州留园 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4、北京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时的囿,历经五千年的的历史沉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园林工作者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具体的特点包括自然山水、建筑风格、艺术风格、文化特色,即审美文化、民族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融合;建造思想包括3点,即 “天人合一” 的理念 ;集字画与文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和追求“诗情画意” 的造园手法;追求“立意 ,塑造“神似”表现手法。 避暑山庄鸟瞰 留园木樨香轩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景观 颐和园万寿山 拙政园 .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占地2万平方米,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 等建筑。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式园林,园林空间划分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   其次,拙政园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风格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因此,拙政园的园林艺术, 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 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苏州留园   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坐落在苏州市,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留园的总体布局 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基本保持了晚清盛氏园林的格局。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