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之皇家园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典园林 ——皇家园林 目 录 一、总说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的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这三千余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不同,它的发展表现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 中国园林缓慢、持续演变的根本原因: 一、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题,工商业经济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 二、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与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三、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按类型划分: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yòu)”、“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三大类型之一。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的构成: 皇家园林如果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算起,到19世纪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园为颐和园,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宫苑的建置。 殷商时期 吴国 姑苏台 西汉宫苑 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西汉代表性宫苑: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等。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东汉宫苑 东汉皇家园林称“宫苑”,有宫、苑之别。同时也有称之为“园”的。总的看来,东汉的皇家园林相对较少,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 铜雀园三台示意图 仙都苑 (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 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 苑内建筑物的名称包含形象丰富 九成宫 隋朝原名仁寿宫,唐太宗改其名为九成宫 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 建筑顺应自然地形,因山就势 规划设计能够谐和于自然风景而又不失共同的皇家气派 唐代以九成宫为主题的诗文绘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九成宫几乎成了从宋代到清代怀古抒情之作的永恒题材 元明清时期 谐趣园 谐趣园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是著名的“园中之园”。 该园面积不大,环池共有十三座不同形式的建筑,并由三步一曲、五步一折的游廊串联起来,布局严谨、精巧,环境幽美、清静。 三、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 皇家园林的最大特点便是“皇家气派”。除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一下特色: (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二)模拟仙境,景象万千 (三)建筑富丽,功能齐全 (四)珠光宝气,精雕细刻 (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 承德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二)模拟仙境,景象万千 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三)建筑富丽,功能齐全 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四)珠光宝气,精雕细刻 皇家园林虽多处于北方,其建筑形式,装饰色彩,种植方式都受北方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但在造园艺术方面却效仿江南的私家园林展现出中国南北方园林秀色兼备的特殊风格。 皇家园林赏析之承德避暑山庄 总而言之,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