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备课和教学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备课和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234-01
信息技术新型的基本特征:基础性、高速发展性、工具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综合性、渗透性与变革性。信息技术综合了人类最新的科学技术,并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生活等领域,促进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新的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决定了它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1.教师应该如何去学?
首先,教师观念的转变。
1.1变传递型为引导型。教师将由事件的重述者和经验的传递者,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刺激者和协作者。教师要做领航员,提供变换学习跑道的建议以及关于学习方向的重要指导和援助。
1.2变复制型为创造型。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的教学方式必然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强烈的感召力,善于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创造型教师。
1.3变专科型为通识型。信息时代只有具备了自我导学,能不断更新知识的通识型教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才能在全民终身教育的大潮中发挥重要作用。
1.4变专制型为交流型。信息时代的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其开放性特征使不同文化在相互融合。这就自然要求教师成为一名促进学生发展的交流型教师。
2.教师应该如何去教呢?
信息技术课我们应采取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2.1一边讲、一边演示。这种教学模式应有一定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网络教室等。适合于软件的操作的教学教程,如WINDOWS、WORD。
2.2以上机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上一节的理论课为基础,布置好上机的作业和练习。让学生以独立的性质来完成。教师从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实践问题,以待下一节课的说明解释。
2.3以网络教室为主的机房中上课,对操作性强的内容,教师讲后学生马上可实践操作。效果较好,学生掌握较快。
2.4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借助CAI和软件嵌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其关键是合适的课件和软件,如指法训练、鼠标练习等。也可尝试使用市面上使用的教学演示光盘,如开天辟地、洪恩等。
3.教师应该如何去备课呢?
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是担任着信息技术教学和电教的双重工作,许多教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3.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3.2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3.3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4.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5.备好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