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揭阳一中2014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2、 图1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该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图1 图2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
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4、“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大、小宗的身份是一成不变的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D.等级森严,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
5、“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6、《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
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8、《史记》中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9、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烟台的县令 D.烟台是齐郡的封地
10、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11、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12、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13、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
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