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下册第二单元看电视教案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看电视
教材分析
足球迷爸爸明明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孝道。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体现基础改革的新理念,即紧紧围绕“奇妙”,运用看、读、议等方式,通过品词品句、以读代讲,把词语理解、朗读与感知、理解课文有机地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以达到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累知识之目的。
1、把“读”作为教学主线,陪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一年级学生读书最容易形成的不良倾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书,没有词组的概念,教师及时地通过师范让学生养成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读书的意识和习惯。这一整体环节实际还是一个挑战性较强的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复认了关键字词,梳理了文章脉络,领悟了文章内核——为家人着想。
2、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惜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新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本课教学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悟课文内容。
3、多元朗读,培养学生能力。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努力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读、议中体会“关爱他人”这一中心。在默读、合作读、引读中探究课文内容,在表情朗读、读中想象,读读背背中深化课文中心。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全家有看电视的情景)、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留心观察家人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初读感知课文;自主识字;再读课文,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
3、过渡:(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设计意图】:由学生提出他们认为自己学会的、教会的以及自己的疑问,体现出以学生的认知需求为主的教学理念。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小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认记方法。例如:
合体字:全(人十王)奇(大十可)妙(女十少)精(米十青)
员(口十贝)音(立十日)
部首字:却(卩)赛、完(宀)掉、换、拍(扌)写(冖)
【设计意图】: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大纲,更要备学生,很多学生已认识了不少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各种识字方法,然后交流识字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成就感。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既掌握了生字,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