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维新思想.ppt

发布:2017-05-10约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考点三 维新思想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一、“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中国近代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2)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3)核心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概念: 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影响: 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面临 内忧外患 的形势。 2.主张: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 自强 ”的思想。 3.目的:挽救清朝封建统治。 4.概念: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根本,用西方科学技术来挽救统治。 5.意义: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付诸实践,迈出中国 近代化 的第一步。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明末清初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明末清初主要以传教士和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为主。第二阶段的西学东渐则指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到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宣扬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派: (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2)代表人物: 王韬 、 郑观应 。 (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君主立宪制 。 (4)局限:没有形成 完整理论 ;没有付诸 实践 。 2.晚期维新派: (1)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族危机严重;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主张: ①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实践:1898年发动戊戌变法,但最后结果失败。 (5)影响: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6)评价: 进步性: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并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意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局限性: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这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探究1】简述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及特点。 指点迷津: 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的探索,呈现出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1.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各有何特点? (1)抵抗派思想的特点: ①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萌生。 ②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③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④这些先进思想和主张未能实施。 ⑤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重点理解 (2)洋务派思想的特点: ①由于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西学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传输开来,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③这一思想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④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的封建体制的落后,在不改变旧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注定要失败。 (3)维新思想的特点: ①早期维新思想的特点: a.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主张。 b.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②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a.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