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言翻译之特殊句式-仙城中学.PPT

发布:2017-08-04约1.7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言翻译之特殊句式 (二)定语后置句: 1、以“…之…”“…者”“…之…者”“…有…者”为标志。 2、数词或数量短语作定语,有时至于中心词之后,翻译时须将定于提前。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贺钦,字克恭。钦少颖敏,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2)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3分) 世人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人所用呢? (2)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3分) 但是听说过他的高风亮节、仰慕他的品德的达官贵人,没有人不亲自到他家中拜见他的。 2、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1)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3、始夫人(指苏轼之母)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1)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1)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4分) 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姻亲,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为他们置办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 4、邹与鲁哄。穆公问曰:“(1)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2)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1)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3分) (这次冲突中)我手下战死的官吏有三十三人,而老百姓却没有谁为他们而死。 (2)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3分) 歉收饥荒的年头,您的老百姓,辗转他乡、被弃尸于山沟水渠的年老体弱者,逃散到四面八方的强壮者,接近千人了。 谢 谢 * * 仙城中学 李玲 【考点解读】《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和成分省略。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热身训练】指出下面各句是何特殊句式。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今臣亡国贱俘。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客有吹洞箫者。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状后、被动 被动 判断 宾前、判断 定后 省略、状后 【知识梳理】(一)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无、弗等;代词:己、吾、之、余等。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恶、奚等。 3、用“之”或“(唯)……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就可以被看做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非疑问句中“以”的宾语常前置。 5、方位名词、代词“自”作宾语时常常前置。 6、以“相”、“见”为标志。 ★ (1)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4分) 杜暹因公事获罪,被交给法官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