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老教材比例线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doc

发布:2016-04-09约2.8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比例线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内容] ?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能说出比例关系式中比例的内项、外项、第四比例项或比例中项(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初步会用它进行简单的比例变形,并会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3.培养学生将比例式看成是关于末知数的方程的观点,利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基本性质的应用;难点是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变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四个数成比例的有关知识 1(四个数a,b,c,d成比例的定义,比例的项、内项及外项的含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二、类比联想、定义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1(复习两条线段的比的有关知识( 投影:如图5-4,矩形ABCD与矩形A(B(C(D(中,AB=50,CD=25,A(B(=20,C(D(=10(求出的值,并回答它们的大小关系( 答:由此引出比例线段的概念( 2(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比例线段的概念( (1)比例线段的概念(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比,那么这两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比例线段的符号表示及有关名称( ①???? 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记作a(b=c (d (组成比例的项是a,b,cd,其中比例外项为a,b,比例内项为b,c,d称为a,b,c的第四比例项( ②???? 特殊情况:若作为比例内项的两条线段相同,即a(b=c (d (则线段b叫a,c的比例中项( ③???? (3)教师应强调四条线段才能成比例,而且有顺序关系( 如图5-4中,,即AB,BC ,B(C(,A(B(四条线段不成线段,而AB,BC,A(B( ,B(C(四条线段成比例(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教师应指出,将四条线段成比例转化成四条线段的长度成比例,它具有数的成比例的所有性质,本节先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对于线段的应用( 1(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及推导( (1)?????? 内容: (2)?????? 特例: (3)?????? 说明:①引导学生根据等式的性质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证明(②教师强调,它的作用是将等积式与比例式互化,由于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因此由一个等积式可得到八种比例式. 2.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应用(1) 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将已知四条线段按大小顺序排列,如a(b(c(d ,若最长(a)和最短(d)的两条线段长之积等于其余两条线段长(b,c)之积,则这四条线段a,b,c,d成比例( 例1  判断下列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①???? a=2,b=,c=,d=; ②???? a=,b=3, c=2,d=; ③???? a=4,b=6, c=5,d=10; ④???? a=12,b=8, c=15,d=10( 说明:教师示范一个例子,其余请学生来巩固练习( 如第①题排序时,将a改写成,d改写成 ab<b<d<c,而ac=×;bd=×,ad=bd, a,b,c,d四条线段成比例( 答案:②不成比例;③不成比例;④b,d ,a,c四条线段成比例( 应用(2)按要求将等积式改写成比例式( 教给学生等积式化比例式的方法(按照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同时可写出8个比例式,也可根据需要写出其中某一个比例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种比例变形( 例2已知:ad=bc( (1)?????? 将其改写成比例式; (2)?????? 写出所有以a,d为内项的比例式; (3)?????? 写出使b作为第四项比例项的比例式; (4)若;写出以c作第四比例项的比例式; 分析:教给学生等积式化比例式的方法( (1)分类讨论(认准等积式中的一条线段,它可以在比例的内项、外项共四个位置出现,以a为例: (2)找出与a作乘积的项d,放在相应位置上 ( (3)写出其余两项,分别有两种情况,同时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共可得到八个比例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解(1)见分析(3)(2) (4)可以先将比例式化为等积式ab=bc,转化为第(3)题再处理,也可以这样处理:①直接同时交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②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应用(3)检查所作的比例变形是否正确,把比例式化为等积式,看与原式所得的等积式是否 桢即可. 如将变形为,由于各自可化为等积式ad=bc,ad=cd,它们不相等,因此所作的比例变形不正确. 四、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3 计算. (1)已知:x∶y=5∶4,y∶z=3∶7.求x∶y∶z. (2)已知:a,b,c为三角形三边长,(a-c) ∶(c+b) ∶(c-d)=2∶7∶(-1),周长为24.求三边长. 分析:将比例式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第(1)题可将已知分别看成含同一字母y的方程,表示出x=y,z=y,得x∶y∶z=∶1∶=15∶12∶28.或利用分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