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版心脏骤停、心肺复苏.ppt

发布:2018-12-20约2.58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成人1mg iv,小儿0.01mg/kg,每隔3-5分钟可重复。 2、抗心律失常药物:对CPR、电除颤和血管加压素无反应的VF/VT,首选胺碘酮初始剂量300mg,iv,无效可加用150mg。 *1 *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仍然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需要;并新增了两个部分,即心脏骤停后治疗及培训、实施和团队作用。 *1 关注2010指南 针对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及更改 *1 生存链(旧版) (Chain of Survival) 1、早期识别和启动EMS ;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1 生存链(新版) 1、立即确认心脏停止并启动EMS; 2、尽早CPR,并强调先做胸部按压; 3、进行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1 新指南BLS部分 *1 关于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是喘息) 然后该人员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有的话)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1 修改要点-1(新指南) 1. 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停止的辨识能力 医务人员应电话指导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有反应,沒有呼吸或沒有正常呼吸 (即仅有喘息)」时开始 CPR,而无需检查脉搏 对医务人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检查清楚脉搏(控制在10秒内) 理由: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脉搏是否存在,特别是脉搏细弱时 *1 修改要点-2(新指南) 2. BLS的步骤由 A-B-C→C-A-B (A 打开呼吸道、B 检查呼吸、C 胸部按压) 理由:A-B-C 步骤中,胸部按压在急救人员打开呼吸道,取得隔离装置,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收集和装配通气设备时受到延误。 C-A-B步骤中,胸部按压可较早开始,且通气的延迟可减到最短,即只需进行第一个 30 次胸部按压周期所需的时间,约18 秒; *1 修改要点-3(新指南) 3.刪除“看、听和感觉判断呼吸”步骤 在提供 30 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施救者直接打开患者呼吸道并提供 2 次呼吸。 理由:依照新的「先提供胸部按压」步骤,CPR 应于成人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时执行。因此,在检查心脏停止时已短暂检查呼吸状态。 *1 修改要点-4(新指南) 4.胸部按压速率:由大约100次/分钟更改为至少 100 次/分钟。 理由:CPR 期间每分钟实施的胸部按压次数,是恢复自主循环 (ROSC) 以及存活后维持良好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 较多按压次数可提高存活率,而较少按压次数则会降低存活率 尽量减少CPR的中断比保证按压速率更重要! 温水镇中心卫生院医务科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经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心脏骤停不治是心脏猝死最常见的直接死因。 分类 原因 疾病或致病因素 心脏 心肌损伤 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结构异常、瓣膜功能不全 呼吸 通气不足 上呼吸道梗阻 呼吸衰竭 中枢NS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中毒或代谢性脑病 中枢NS疾病、气道异物阻塞、感染、创伤等 哮喘、COPD、肺水肿、肺栓塞 循环 机械性梗阻 有效循环血量过低 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肺栓塞 出血、脓毒血症、神经源性休克 中毒 药物、毒品 中毒 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可卡因、海洛因等 一氧化碳、氰化物 环境 雷击、触电、低温、高温、淹溺 心脏骤停导致全身血流中断,不同器官对缺血损伤的敏感性不同,大脑是人体最易受缺血损害的器官,其次是心脏、肾脏、胃肠 道。骨骼肌等。正常体位情况下,心脏停搏5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的缺血损害;心脏停搏10分钟内未行心肺复苏,神经功能极少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 心脏骤停的典型“三联征”包括: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临床表现为:1、突然摔倒,意识丧失,面色迅速变为苍白或青紫。2、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股动脉搏动。3、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继而停止。4、双侧孔瞳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