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训练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

发布:2018-05-15约4.7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强化训练(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2017·湘潭模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左图示意研究区范围,右图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      B.东南丘陵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2.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 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退耕还湖 D.围湖造田 解析:东南丘陵与洞庭湖平原气候类型、地带性植被类型相同,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洞庭湖平原区以种植业为主,是农田植被。所以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气候决定着植被类型及生产量大小,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主要是水热条件变化影响。第1题,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洞庭湖平原植被类型以农田植被为主,A错。山东丘陵、华北平原属于落叶阔叶林带,C、D错。第2题,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水热状况的变化,气温、降水条件的变化,导致植物生产力的差异,D正确。区域植被类型没有变化,A错。土壤肥力不会出现明显年际变化,B错。雾霾天数的变化对植物生产力影响小,C错。第3题,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A正确。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植被减少,B错。退耕还湖是水域面积增大,不是生产力提高的原因,C错。主要是退耕还湖,D错。 答案:1.B 2.D 3.A (2017·南昌模拟)林线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度大 B.纬度低,气温高 C.来自印度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 D.高原地形阻挡来自北部的寒冷气流 5.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折向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与盛行风向 B.降水与土壤类型 C.地势与山脉走向 D.气温与纬度位置 解析:第4题,林线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地处青藏高原的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说明F地的水热条件适合树木生长,主要是受南部的印度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故本题选C。第5题,图示东部区域为横断山区,山川南北纵列,山脉的走向发生变化;同时这里也是地势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地势落差大,所以林线的走向发生折向变化,故本题选C。 答案:4.C 5.C (2017·韶关模拟)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左图),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右图)。据此回答6~8题。 6.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热带季雨林带 7.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过低 B.降水稀少 C.光照不足 D.土层瘠薄 8.该公园每年都会因受某自然灾害影响而闭园几天,此灾害最可能是(  ) A.火山地震 B.台风暴雨 C.滑坡泥石流 D.洪涝与干旱 解析:第6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7题,山丘东南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大,土壤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热量、降水和背海一侧没有区别,光照条件比背海一侧好,所以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瘠薄。第8题,公园每年都会因受某自然灾害影响而闭园几天,说明该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发生,并且会导致闭园,火山地震不是每年都会发生,该公园地势低,不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干旱现象不会导致闭园,台风暴雨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会有几次台风登陆福建,所以选B。 答案:6.A 7.D 8.B (2017·山西质量检测)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示意我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