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聚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山西省)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第6篇《列子》一则摘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西省 课标21篇文言文梳理及阅读训练 第6篇 《列子》一则 版本及考情 (2011版新课标增加篇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样!”心想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一时悲起,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就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您心里想的和我想的一样。我如何能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lín zhé “卒”通“猝” 突然 擅长,善于 好 一种打击乐器 弹奏 心意,意念 高耸的样子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了解,体会 山的北面 取,拿 琴曲 就 旨趣,意味 放下 哪里 隐藏 代词,指伯牙的心意 代词,指琴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于是 二、成语探源 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雅精妙。也多比喻知音或知己。源自伯牙和子期相交的故事。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擅长演奏古琴,钟子期擅于聆听琴声。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得到。 3.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 4.钟子期辄穷其趣。 钟子期就点明他的情趣。 四、问题探究 1.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钟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1)“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2)“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作者以这句话承接上下文。(3)由对“知音”的感慨(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了文章主旨。 4.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谱成了一首著名的乐曲《高山流水》。你知道成语“高山流水”的喻意吗? 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擅长 好 2. 给下面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 止于岩下 心悲 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 / / / 山西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