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贵州省2016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文言文阅读八上四、核舟记摘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尾页 首页 目录 知识盘点 试题精选 * 尾页 首页 目录 知识盘点 试题精选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四、《核舟记》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1)奇巧人:__________________ (2)以:________ (3)径寸之木:________________ 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介词,用 直径一寸的木头 知识盘点 (4)为:_______________ (5)器皿:_________________ (6)木:_______ 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罔不:____________ (2)因:______________ (3)象:_______________ (4)译文(2013铜仁、泰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这里指雕刻 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树木 无不、全都 顺着,就着 模仿,这里指雕刻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 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3.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尝:__________ (2)贻:________ (3)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泛: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云:________________ (6)译文(2015上海,2010日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词,曾经 赠 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句尾语气助词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 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7)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 提示:此句应为“尝贻一核舟(给)余”,宾语后置。 4.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1)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 (2)奇:______ (3)可:______ (4)许:古义:________,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 (5)译文(2011成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又 有 零数 大约 上下 船从头到尾长度大概八分多一点, 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5. 中轩敞者为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启:___________ (2)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雕栏相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动词,打开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助词,表陈述语气 7.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徐:_____ (2)兴:_____ 8.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中:_____ (2)峨冠:__________ (3)而:__________________ (4)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_______ 缓缓地 起 中间 高高的帽子 连词,表并列关系 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表判断 9.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1)端:__________________ (2)译文(划线句:课后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卷末:____________ (2)如有所语:________________ 名词,一头,一方 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指画幅的左端 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11. 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微侧:_______________ (2)比:古义:_______,今义:比较 (3)译文(划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省略句: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略微侧转(身子) 靠近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 的衣褶里。 12.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1)绝类弥勒:____
显示全部